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网格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网格概述 | 第11-12页 |
·网格类型 | 第11-12页 |
·网格技术与其它技术的区别 | 第12页 |
·网格体系结构 | 第12-13页 |
·五层沙漏结构 | 第13-14页 |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 第14-16页 |
·以服务为中心 | 第14-15页 |
·OGSA的两大支撑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网格节点间数据同步复制关键技术 | 第17-22页 |
·副本技术 | 第17-18页 |
·副本的引入 | 第17页 |
·引入副本带来的相关问题 | 第17-18页 |
·副本定位策略的研究 | 第18-19页 |
·副本定位的概念 | 第18页 |
·副本定位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副本一致性模型的研究 | 第19-21页 |
·一致性的概念 | 第19-20页 |
·现有一致性策略的分析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基于网格域的副本定位模型 | 第22-37页 |
·副本定位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副本定位策略 | 第23页 |
·网格系统的拓扑结构图 | 第23-24页 |
·副本定位模型的体系结构 | 第24-32页 |
·存储节点SN | 第24-25页 |
·域定位节点DLN | 第25页 |
·全局定位节点GLN | 第25-26页 |
·副本目录的逻辑结构 | 第26-27页 |
·逻辑文件定位索引LFNLI的存储 | 第27-28页 |
·副本目录的内容维护 | 第28-31页 |
·副本目录的动态管理 | 第31-32页 |
·基于网格域的副本定位过程 | 第32-36页 |
·副本定位过程 | 第32-33页 |
·区域内副本定位过程 | 第33-34页 |
·区域间副本定位过程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基于版本控制的副本一致性模型 | 第37-48页 |
·副本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副本一致性模型 | 第38-44页 |
·模型的设计规则 | 第38-40页 |
·模型的设计思想 | 第40-41页 |
·模型的基本架构 | 第41-44页 |
·一致性更新的工作流程 | 第44-45页 |
·副本一致性模型的分析 | 第45-47页 |
·副本一致性模型的优势 | 第45-46页 |
·副本更新频率对副本一致性维护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数据同步复制机制在专家信息网格中的应用实例 | 第48-59页 |
·专家信息网格的设计目标 | 第48-49页 |
·专家信息网格的总体设计 | 第49-50页 |
·专家信息网格环境的搭建 | 第50-52页 |
·GlobusToolkit的安装 | 第50页 |
·GRAM的安装 | 第50-51页 |
·授权证书的安装 | 第51页 |
·GridFTP的配置 | 第51-52页 |
·数据同步复制机制的实现 | 第52-58页 |
·副本目录的设计 | 第52-54页 |
·副本定位相关类的设计及关系描述 | 第54-55页 |
·全局定位节点GLN的管理 | 第55-56页 |
·基于版本控制的副本一致性更新用例分析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9页 |
·后续的研究工作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 第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