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祸财叙述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祸财”观念探源 | 第9-17页 |
第二章 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祸财故事的不同类型 | 第17-38页 |
第一节 作品界定与统计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贪财遭报故事 | 第18-21页 |
第三节 吝财反破财故事 | 第21-23页 |
第四节 谋财害命故事 | 第23-28页 |
第五节 骗财故事 | 第28-33页 |
第六节 诈财而不得故事 | 第33-34页 |
第七节 争财反失财故事 | 第34-38页 |
第三章 祸财故事大量出现于明代的原因 | 第38-48页 |
第一节 纵欲思想的影响 | 第39-43页 |
第二节 读者的阅读兴趣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出版印刷业的客观推动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祸财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 第48-66页 |
第一节 社会风貌的呈示 | 第48-55页 |
1、繁荣的商业 | 第48-49页 |
2、不同的商派 | 第49-51页 |
3、经商之险 | 第51-52页 |
4、世俗化的僧尼 | 第52-53页 |
5、营私舞弊的科举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明人价值观念的折射 | 第55-59页 |
1、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新伦理观 | 第55-56页 |
2、朴素的善恶意识 | 第56-57页 |
3、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 第57-59页 |
第三节 文人劝惩意识的自觉 | 第59-63页 |
1、开篇或入话里暗示劝惩主题 | 第60页 |
2、结尾诗或议论阐明教化之意 | 第60-61页 |
3、情节设置的教化之意 | 第61-62页 |
4、行文中的劝诫之意 | 第62-63页 |
第四节 大众清官情结的体现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