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低功耗光开关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8页
    1.1 硅基光子学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第17-21页
        1.1.1 硅基光子学的研究背景第17-18页
        1.1.2 硅基光子学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1.3 硅基光子学的发展趋势第19-21页
    1.2 硅基光开关的研究第21-27页
        1.2.1 基于硅基MZI和MRR的光开关设计研究现状第23-24页
        1.2.2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光信号处理研究现状第24-27页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27-28页
第二章 硅基2×2光开关器件设计原理及特性分析第28-41页
    2.1 硅基2×2光开关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第28-32页
        2.1.1 硅基2×2光开关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第29页
        2.1.2 硅基2×2光开关的性能指标分析第29-32页
    2.2 硅基2×2光开关器件结构和性能分析第32-35页
        2.2.1 基于硅基MZI的光开关第32-33页
        2.2.2 基于微环谐振腔的光开关第33-35页
    2.3 基于耦合模理论的2×2四端口无源器件的原理分析第35-40页
        2.3.1 基于单模谐振腔的四端口器件的原理分析第35-38页
        2.3.2 基于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模谐振腔的四端口器件的原理分析第38-40页
        2.3.3 基于耦合模理论的纳米梁谐振腔式四端口器件第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纳米梁谐振腔的器件结构和性能分析第41-50页
    3.1 光子晶体谐振腔第41-43页
    3.2 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第43-44页
    3.3 基于纳米梁谐振腔的四端口光学器件第44-49页
        3.3.1 工作原理第44-45页
        3.3.2 单个纳米梁谐振腔耦合器的仿真设计与数据分析第45-46页
        3.3.3 基于两个纳米梁谐振腔的耦合器的仿真设计与数据分析第46-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热光开关第50-61页
    4.1 硅基光学调制第50-51页
    4.2 硅基热光调制第51-53页
    4.3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热光开关第53-60页
        4.3.1 器件设计与制造第53-56页
        4.3.2 实验验证第56-59页
        4.3.3 讨论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电光开关的可行性分析第61-74页
    5.1 研究现状第61-62页
    5.2 硅基电光器件中自由载流子与光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第62-66页
        5.2.1 硅基等离子色散(plasma dispersion,PD)效应第62-63页
        5.2.2 硅基电光调制第63-65页
        5.2.3 讨论第65-66页
    5.3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电光开关的仿真分析第66-71页
        5.3.1 工作原理第66-68页
        5.3.2 基于两个纳米梁谐振腔的光开关器件的仿真分析第68-69页
        5.3.3 基于两个纳米梁谐振腔的光开关器件的性能分析第69-71页
    5.4 基于两个纳米梁谐振腔的电光开关的器件工艺和测试第71-73页
        5.4.1 基于两个纳米梁谐振腔的电光开关器件的工艺实现过程第71-72页
        5.4.2 基于两个纳米梁谐振腔的电光开关器件的系统测试过程第72-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8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74-75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75-76页
    6.3 论文创新点第76-78页
        6.3.1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无源光器件的设计第76页
        6.3.2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热光开关第76页
        6.3.3 基于硅基纳米梁谐振腔的电光开关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符号与标记(附录1)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分粘弹性聚合物性能分析及驱油体系设计
下一篇:草古1潜山油藏开发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