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9页 |
·粘土砖集料研究现状 | 第17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工程伪装研究现状 | 第21-35页 |
·防雷达侦察伪装 | 第21-32页 |
·防热红外侦察伪装 | 第32-35页 |
·防光学侦察伪装 | 第35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在工程伪装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37-3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39-46页 |
·主要原材料及性能 | 第39-40页 |
·集料性能 | 第39页 |
·胶凝材料 | 第39-40页 |
·外加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成型设备 | 第40页 |
·检测设备 | 第40-41页 |
·试件的制备 | 第41页 |
·抗压试件的制备 | 第41页 |
·电磁吸波试样的制备 | 第41页 |
·样品的性能检测 | 第41-46页 |
·集料性能的测定 | 第41-42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性能的测定 | 第42-43页 |
·pH 的测定 | 第43页 |
·水泥浆体流动度的测定 | 第43页 |
·电磁波吸收的测定 | 第43-46页 |
第三章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 第46-69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第46-48页 |
·水胶比 | 第46页 |
·集灰比 | 第46-47页 |
·空隙率 | 第47页 |
·配合比设计 | 第47-48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搅拌与成型工艺 | 第48-51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搅拌 | 第48-49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成型工艺 | 第49-50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 第50-51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 | 第51-54页 |
·集灰比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空隙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水胶比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空隙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集料粒径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空隙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 第54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pH 值 | 第54-59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孔隙内盐碱性物质的来源 | 第55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空隙内碱性的测量方法、碱环境改造的原则及方法 | 第55-57页 |
·矿物掺合料和养护条件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pH 值的影响 | 第57-59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渗透性 | 第59-65页 |
·Darey 定律 | 第59-60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测定 | 第60-61页 |
·渗透系数测定影响因素 | 第61-63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透水性 | 第63-65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吸水性和保水性 | 第65-68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吸水性 | 第66-67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保水性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多孔结构 | 第69-89页 |
·像处理技术 | 第69-78页 |
·图像获取 | 第69-70页 |
·图像处理 | 第70-77页 |
·图像分割 | 第77-78页 |
·图像处理结果 | 第78页 |
·图像分析法测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孔结构参数 | 第78-84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孔结构参数 | 第79-81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结构特征评定 | 第81-84页 |
·基于真实细观结构的生态种植型混凝土三维重建 | 第84-88页 |
·三维重建方法 | 第84-85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三维重建 | 第85-87页 |
·剖切显示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 第89-100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吸波特性 | 第89-93页 |
·原料与配合比 | 第89-90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吸波性能及集料类型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 | 第90-91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孔隙率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 第91-92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集料粒径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 第92页 |
·电磁波频率对反射率的影响 | 第92-93页 |
·吸波剂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吸波性能的影响 | 第93-98页 |
·原料及配合比 | 第93-94页 |
·铁矿粉掺量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吸波性能的影响 | 第94-95页 |
·铁氧体掺量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吸波性能的影响 | 第95-96页 |
·钢纤维掺量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吸波性能的影响 | 第96-97页 |
·铁氧体和铁矿粉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吸波性能的差异 | 第97页 |
·铁氧体和钢纤维对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吸波性能的复合效果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植生与工程伪装 | 第100-111页 |
·种植材料和植物的选择 | 第100-102页 |
·种植材料 | 第100-101页 |
·种植的原则 | 第101-102页 |
·种植试验 | 第102-107页 |
·种植原材料 | 第102-103页 |
·试验方法及养护管理 | 第103-104页 |
·植生效果 | 第104-107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光学伪装性 | 第107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植物的热红外伪装作用 | 第107-109页 |
·测试方法 | 第107页 |
·热红外图像在侦察方面评判的标准 | 第107页 |
·热红外图像处理与分析 | 第107-109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防雷达伪装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创新点 | 第112页 |
·生态种植型混凝土在国防工程伪装中的应用建议 | 第112-113页 |
·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124页 |
附录A 直方图均衡化程序 | 第124-125页 |
附录B 图像处理程序 | 第125-126页 |
附录C 图像三维重建程序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