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徐州传统民居建筑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际及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国际研究现状第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2章 徐州传统民居建筑与院落特征第18-61页
    2.1 徐州传统民居的建筑构成第18-36页
        2.1.1 功能各异的房,构建院落空间第18-30页
        2.1.2 宅院屋与门,形式规格多样第30-32页
        2.1.3 宅院入口影壁,丰富空间层次第32-34页
        2.1.4 宅院廊与墙,有隔有透虚实相生第34-36页
    2.2 徐州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与装饰第36-47页
        2.2.1 徐州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与构造第36-41页
        2.2.2 徐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第41-46页
        2.2.3 徐州民居的色彩效果第46-47页
    2.3 徐州传统院落特征第47-59页
        2.3.1 徐州传统院落概述第47页
        2.3.2 徐州传统院落构成要素第47-51页
        2.3.3 徐州传统院落基本类型第51-55页
        2.3.4 徐州传统院落扩展第55-59页
    2.4 徐州传统院落研究成果第59-61页
        2.4.1 市与居相融,市井文化浓第59页
        2.4.2 戏院会馆多,文化底蕴厚第59-60页
        2.4.3 庙宇类型多,遍布街巷中第60页
        2.4.4 多元文化融,名人轶事多第60-61页
第3章 徐州传统民居的特色及价值第61-67页
    3.1 历史溯源:区域变迁的标志第61-62页
        3.1.1 黄河泛滥,户部迁至第61页
        3.1.2 运河开通,槽运兴旺第61-62页
        3.1.3 商业发达,五省通衢。第62页
    3.2 以户为点:文化与习俗的具象第62-63页
        3.2.1 院落住宅的总体布置和总体环境第63页
        3.2.2 院落住宅的装饰内容和装饰形式第63页
    3.3 以巷为线:生产与生活的通道第63-64页
    3.4 以坡为面:相地与相人的统一第64页
    3.5 以山为体:自然与社会的融合第64-67页
        3.5.1 俯视角度:外方内圆格局第65页
        3.5.2 正视角度:金字塔状结构第65页
        3.5.3 微观角度:鲜明山体特征第65-67页
第4章 徐州传统民居与现代地域建筑第67-77页
    4.1 徐州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与发展第67-71页
        4.1.1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继承第68-69页
        4.1.2 传统民居的转化利用第69-71页
    4.2 现代地域建筑设计理论与研究第71-72页
        4.2.1 现代地域建筑的含义及特征第71-72页
        4.2.2 地域性因素第72页
    4.3 徐州传统民居对地域建筑的启示第72-75页
        4.3.1 自然环境的解读第72-73页
        4.3.2 人居环境的应对第73-74页
        4.3.3 院落空间的创新第74页
        4.3.4 传统文脉的延续第74页
        4.3.5 地域精神的反应第74-75页
    4.4 徐州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探索第75-7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下小城镇街道界面改造研究
下一篇:某建筑中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