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琼胶的简介 | 第8-10页 |
1.1.1 琼胶的来源及结构 | 第8页 |
1.1.2 琼胶的理化性质 | 第8-9页 |
1.1.3 琼胶的应用 | 第9页 |
1.1.4 琼胶的提取 | 第9-10页 |
1.2 硫酸酯酶 | 第10-12页 |
1.2.1 硫酸酯酶简介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选题依据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产芳香基硫酸酯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基因克隆 | 第14-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6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14页 |
2.1.2 菌株和质粒 | 第14页 |
2.1.3 主要药品 | 第14-15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页 |
2.1.5 培养基 | 第15-16页 |
2.1.6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3页 |
2.2.1 产芳香基硫酸酯酶微生物的筛选 | 第16-17页 |
2.2.2 芳香基硫酸酯酶的酶活力测定 | 第17-19页 |
2.2.3 菌株形态观察 | 第19-20页 |
2.2.4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0-21页 |
2.2.5 芳香基硫酸酯酶基因的克隆的引物设计 | 第21-23页 |
2.2.6 芳香基硫酸酯酶序列分析 | 第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3页 |
2.3.1 产芳香基硫酸酯酶微生物的筛选 | 第23-24页 |
2.3.2 芳香基硫酸酯酶的酶学性质初探 | 第24-28页 |
2.3.3 菌株形态观察 | 第28-29页 |
2.3.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9-31页 |
2.3.5 芳香基硫酸酯酶基因的扩增 | 第31页 |
2.3.6 芳香基硫酸酯酶基因序列arySMA1的分析 | 第31-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arySMA1的异源表达及重组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34-74页 |
3.1 材料 | 第34-36页 |
3.1.1 菌株和载体 | 第34页 |
3.1.2 主要药品 | 第34-35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1.4 常用溶液及试剂 | 第35-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47页 |
3.2.1 芳香基硫酸酯酶arySMA1基因的克隆 | 第36-37页 |
3.2.2 重组质粒pET-22b(+)-arySMA1的构建 | 第37-38页 |
3.2.3 重组BL21(DE3)菌株的构建 | 第38页 |
3.2.4 重组蛋白的SDS-PAGE检测 | 第38页 |
3.2.5 重组菌BL21(DE3)-arySMA1最佳产酶条件的确定 | 第38-39页 |
3.2.6 重组酶的分离纯化 | 第39页 |
3.2.7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39-45页 |
3.2.8 arySMA1在毕赤酵母菌株X33中的表达 | 第45-46页 |
3.2.9 重组酶脱硫研究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7-71页 |
3.3.1 芳香基硫酸酯酶arySMA1基因的克隆 | 第47-48页 |
3.3.2 SDS-PAGE电泳检测 | 第48-49页 |
3.3.3 重组工程菌BL21(DE3)-arySMA1的最佳产酶条件探究 | 第49-52页 |
3.3.4 重组酶rArySMA1的纯化 | 第52-53页 |
3.3.5 重组酶rArySMA1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53-69页 |
3.3.6 arySMA1在毕赤酵母菌株X33中的表达 | 第69-71页 |
3.4 重组酶脱硫实验 | 第71-73页 |
3.5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