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3-2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2.1 耕地利用变化研究 | 第14-15页 |
1.2.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3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耕地利用 | 第22页 |
2.1.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 第22页 |
2.1.3 农田生态系统 | 第22-23页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农业系统理论 | 第23页 |
2.2.2 地域分异理论 | 第23页 |
2.2.3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3-24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 | 第25-29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5-27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5页 |
3.1.2 自然概况 | 第25-26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页 |
3.1.4 土地利用概况 | 第26-27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27-29页 |
3.2.1 耕地数据 | 第27-28页 |
3.2.2 NPP相关数据 | 第28-29页 |
4 耕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 第29-40页 |
4.1 耕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4.1.1 耕地数量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4.1.2 耕地空间特征分析 | 第30-32页 |
4.2 耕地变化程度与速率分析 | 第32-36页 |
4.2.1 耕地变化动态度分析 | 第32-35页 |
4.2.2 耕地变化转移矩阵 | 第35-36页 |
4.3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36-40页 |
4.3.1 耕地动态变化的县域差异分析 | 第36-38页 |
4.3.2 耕地重心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5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第40-53页 |
5.1 NPP遥感估算方法 | 第40-41页 |
5.2 NPP的时空特征分析 | 第41-47页 |
5.2.1 NPP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5.2.2 NPP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43-47页 |
5.3 NPP的变化趋势分析 | 第47-53页 |
5.3.1 2000 -2015年NPP变化趋势 | 第47-50页 |
5.3.2 NPP未来变化趋势预测 | 第50-53页 |
6 耕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 第53-61页 |
6.1 不同耕地利用类型农田生产力变化分析 | 第53-55页 |
6.1.1 农田生产力变化特征分析 | 第53-54页 |
6.1.2 农田生产力变化趋势分析 | 第54-55页 |
6.2 耕地面积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 第55-58页 |
6.2.1 耕地面积变化对农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 第55-57页 |
6.2.2 耕地面积比例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6.3 耕地内部结构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 第58-61页 |
6.3.1 耕地内部转换区NPP变化趋势 | 第58-59页 |
6.3.2 耕地内部结构变化对NPP的影响 | 第59-6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结论 | 第61-62页 |
7.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