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先进工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工况构建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于GPS/GIS的道路试验与特征变量选取 | 第19-32页 |
2.1 试验数据采集与整理 | 第19-24页 |
2.1.1 道路试验方法 | 第19页 |
2.1.2 车辆选择与驾驶员选择 | 第19-20页 |
2.1.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0-22页 |
2.1.4 试验数据量确定 | 第22页 |
2.1.5 数据预处理 | 第22-24页 |
2.2 特征变量选取 | 第24-30页 |
2.2.1 线性相关分析 | 第25-28页 |
2.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基于GPS/GIS数据的交通量估算和工况数据加权方法 | 第32-42页 |
3.1 基于GPS/GIS数据的路网监测 | 第32-35页 |
3.1.1 交通运行指数 | 第32-33页 |
3.1.2 路网交通监测 | 第33-35页 |
3.2 交通特征统计 | 第35-37页 |
3.2.1 数据示例 | 第35-36页 |
3.2.2 车辆行驶时间 | 第36页 |
3.2.3 速度-流量模型建立 | 第36页 |
3.2.4 城市道路VHT的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3.3 工况数据的加权方法 | 第37-41页 |
3.3.1 区域加权 | 第38-39页 |
3.3.2 时间段加权 | 第39-40页 |
3.3.3 速度等级加权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的行驶工况构建 | 第42-55页 |
4.1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42-46页 |
4.1.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4.1.2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 第43-44页 |
4.1.3 主成分分析的运用 | 第44-46页 |
4.2 k-均值聚类分析 | 第46-50页 |
4.2.1 聚类分析的原理 | 第46-47页 |
4.2.2 聚类效果的评价 | 第47页 |
4.2.3 聚类分析的实现 | 第47-50页 |
4.3 工况构建 | 第50-54页 |
4.3.1 目标工况长度确定 | 第51页 |
4.3.2 类加权 | 第51页 |
4.3.3 每类工况的构建 | 第51-54页 |
4.3.4 组合工况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马尔科夫方法的行驶工况构建 | 第55-70页 |
5.1 马尔科夫方法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5.1.1 状态空间和转移矩阵 | 第55-56页 |
5.1.2 模型参数估计 | 第56页 |
5.2 马尔科夫方法构建行驶工况 | 第56-67页 |
5.2.1 模型事件划分 | 第57-59页 |
5.2.2 定义状态空间 | 第59-60页 |
5.2.3 转移概率矩阵 | 第60-61页 |
5.2.4 建立马尔科夫模型构建循环 | 第61-62页 |
5.2.5 最佳工况选取 | 第62页 |
5.2.6 中速工况和高速工况的构建 | 第62-67页 |
5.3 综合工况组合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工况对比分析与验证 | 第70-80页 |
6.1 特征参数评价 | 第70-75页 |
6.1.1 行驶工况的特征参数 | 第70-72页 |
6.1.2 特征参数误差 | 第72页 |
6.1.3 与国外工况对比分析 | 第72-75页 |
6.2 特征分布评价 | 第75-79页 |
6.2.1 边缘分布评价 | 第75-77页 |
6.2.2 联合分布评价 | 第77-7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7章 总结 | 第80-82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80-8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