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碱土金属在玻璃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1.3 磷硅酸盐玻璃的结构 | 第12-14页 |
1.3.1 离域π键 | 第12页 |
1.3.2 磷硅酸盐玻璃结构 | 第12-14页 |
1.4 磷硅酸盐玻璃的溶解机理 | 第14-15页 |
1.4.1 磷硅酸盐玻璃溶解实质 | 第14-15页 |
1.4.2 玻璃的溶解动力学 | 第15页 |
1.5 磷硅酸盐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 第15-17页 |
1.5.1 网络修饰体氧化物 | 第16-17页 |
1.5.2 网络形成体氧化物 | 第17页 |
1.6 玻璃熔体强弱性(m值) | 第17-18页 |
1.7 玻璃中六配位硅的概述 | 第18-20页 |
1.7.1 六配位的发现 | 第18-19页 |
1.7.2 硅原子的轨道杂化 | 第19页 |
1.7.3 磷硅酸盐玻璃中六配位硅的形成机理 | 第19-20页 |
1.8 玻璃中光学碱度的概述 | 第20-22页 |
1.8.1 玻璃光学碱度的基本知识 | 第20-21页 |
1.8.2 玻璃光学碱度的理论计算 | 第21-22页 |
1.9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9.1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9.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玻璃的制备和表征 | 第25-32页 |
2.1 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25-28页 |
2.1.1 玻璃组分设计 | 第25-27页 |
2.1.2 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 玻璃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 第28-32页 |
2.2.1 玻璃密度测试 | 第28页 |
2.2.2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8-29页 |
2.2.3 差示扫描热分析测试 | 第29-30页 |
2.2.4 拉曼光谱测试 | 第30页 |
2.2.5 核磁共振测试 | 第30页 |
2.2.6 化学稳定性测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组成成分变化对磷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2-46页 |
3.1 化学组成变化对磷硅酸盐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6页 |
3.1.1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磷硅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2 SiO_2含量对磷硅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3 混合碱效应对磷硅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 磷硅酸盐玻璃中的性能反常现象 | 第36-37页 |
3.3 SiO_2含量变化对磷硅酸盐结构的影响 | 第37-41页 |
3.3.1 核磁共振(NMR)测试分析 | 第37-39页 |
3.3.2 拉曼(Raman)测试分析 | 第39-41页 |
3.4 SiO_2含量变化对磷硅酸盐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3.4.1 玻璃转变温度(Tg)分析 | 第41页 |
3.4.2 玻璃熔体强弱性(m)分析 | 第41-43页 |
3.4.3 玻璃密度(ρ)分析 | 第43-44页 |
3.4.4 玻璃维氏硬度(HV)分析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磷硅酸盐玻璃中的拓扑约束理论 | 第46-55页 |
4.1 拓扑理论基本知识 | 第46-48页 |
4.2 磷酸盐玻璃拓扑结构 | 第48-51页 |
4.3 磷硅酸盐玻璃中的拓扑约束理论 | 第5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光学碱度对磷硅酸盐玻璃中六配位硅形成的影响 | 第55-60页 |
5.1 光学碱度计算 | 第55-56页 |
5.2 磷硅酸盐玻璃中光学碱度的计算 | 第56-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