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40页 |
1.1 粒子物理学 | 第20-26页 |
1.1.1 亚原子物理简史 | 第20-21页 |
1.1.2 标准模型 | 第21-26页 |
1.2 强子谱学 | 第26-30页 |
1.2.1 普通强子态 | 第26-29页 |
1.2.2 奇特强子态 | 第29-30页 |
1.3 论文的选题与结构 | 第30-40页 |
1.3.1 研究粲重子的产生行为的意义 | 第30-31页 |
1.3.2 R值的测量意义 | 第31-39页 |
1.3.3 论文的结构 | 第39-40页 |
第2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 | 第40-53页 |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简介 | 第40-41页 |
2.2 北京谱仪简介 | 第41-50页 |
2.2.1 束流管 | 第44页 |
2.2.2 主漂移室 | 第44-45页 |
2.2.3 飞行时间探测器 | 第45-46页 |
2.2.4 电磁量能器 | 第46-47页 |
2.2.5 μ子鉴别器 | 第47-48页 |
2.2.6 超导磁体 | 第48-49页 |
2.2.7 电子学系统 | 第49页 |
2.2.8 触发判选系统 | 第49-50页 |
2.2.9 在线数据获取系统 | 第50页 |
2.3 北京谱仪离线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 | 第50-52页 |
2.3.1 软件平台 | 第51页 |
2.3.2 探测器模拟 | 第51-52页 |
2.3.3 探测器的离线刻度 | 第52页 |
2.3.4 离线事例重建系统 | 第52页 |
2.3.5 物理分析工具软件 | 第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粲重子对在阈值附近的产生行为研究 | 第53-89页 |
3.1 背景简介 | 第53-54页 |
3.2 数据样本和MC模拟 | 第54-56页 |
3.3 截面测量 | 第56-80页 |
3.3.1 信号道与事例选择 | 第56-58页 |
3.3.2 能量差值△E和束流约束质量M_(BC) | 第58-61页 |
3.3.3 本底研究 | 第61-63页 |
3.3.4 信号产额与探测效率 | 第63-70页 |
3.3.5 系统误差的研究 | 第70-73页 |
3.3.6 平均截面的测量 | 第73-80页 |
3.4 极角分布研究 | 第80-87页 |
3.4.1 本底研究 | 第81-82页 |
3.4.2 提取产额与效率 | 第82-85页 |
3.4.3 角分布结果 | 第85-86页 |
3.4.4 检查和讨论 | 第86-87页 |
3.5 总结与讨论 | 第87-89页 |
第4章 连续能区R值的精确测量 | 第89-122页 |
4.1 背景介绍 | 第89页 |
4.2 数据样本和蒙特卡洛模拟 | 第89-91页 |
4.3 事例筛选 | 第91-99页 |
4.3.1 Bhabha和Di-gamma事例的排除 | 第92-93页 |
4.3.2 好带电径迹的判选 | 第93-96页 |
4.3.3 孤立光子的判选 | 第96页 |
4.3.4 强子事例的判定 | 第96-99页 |
4.4 确定强子事例产额 | 第99-109页 |
4.4.1 束流相关本底的研究 | 第99-101页 |
4.4.2 QED过程本底事例数的估计 | 第101-108页 |
4.4.3 各本底过程的总结 | 第108-109页 |
4.5 强子探测效率的估计 | 第109-113页 |
4.5.1 隆德弦碎裂强子化模型 | 第109-110页 |
4.5.2 LUARLW产生子的功能 | 第110-112页 |
4.5.3 产生子的调节和一叉强子事例 | 第112-113页 |
4.6 初态辐射修正的研究 | 第113-121页 |
4.6.1 初态辐射的定义 | 第113-114页 |
4.6.2 零阶强子截面 | 第114-115页 |
4.6.3 真空极化效应对初态辐射因子的贡献 | 第115-118页 |
4.6.4 初态辐射修正的费曼图方案 | 第118-12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附录A 遍举过程初态辐射修正因子的计算 | 第126-134页 |
A.1 初态辐射修正因子的MC模拟 | 第127-129页 |
A.2 初态辐射修正因子的数值计算 | 第129-132页 |
A.3 MC模拟与数值计算的比较 | 第132-134页 |
附录B 束流能散的研究 | 第134-139页 |
B.1 束流能散数值的确定 | 第134-137页 |
B.2 基于MC模拟的输入输出检查 | 第137-139页 |
附录C 协方差矩阵的构造 | 第139-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