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2页 |
ABSTRACT | 第12-18页 |
中英文对照和缩略词表 | 第19-21页 |
前言 | 第21-24页 |
实验一 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 第24-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5-29页 |
3 讨论 | 第29-32页 |
实验二 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2-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2 结果 | 第33-35页 |
2.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第33页 |
2.2 大鼠肾功能的变化 | 第33-35页 |
3 讨论 | 第35-38页 |
实验三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 第38-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2 结果 | 第39-43页 |
2.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比较 | 第39页 |
2.2 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的变化 | 第39-40页 |
2.3 各组大鼠血Cr、血BUN、血UA的比较 | 第40-43页 |
3 讨论 | 第43-46页 |
实验四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泻下及Na~+-K~+-ATP酶的影响 | 第46-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2 结果 | 第48-53页 |
2.1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的泻下作用 | 第48-51页 |
2.2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结肠壁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页 |
2.3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泻下作用与肾功能的关系 | 第51-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实验五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第55-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0页 |
2 结果 | 第60-64页 |
2.1 肾组织一般观察 | 第60页 |
2.2 PAS染色结果 | 第60-62页 |
2.3 细胞凋亡结果 | 第62-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实验六 免疫组化法检测熟大黄组对CRF大鼠肾组织LN、ColⅣ、α-SMA、PI3k、TGF-β1 等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6-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2 结果 | 第68-72页 |
2.1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LN、ColⅣ、α-SMA、TGF-β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8-71页 |
2.2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1-72页 |
3 讨论 | 第72-74页 |
实验七 RT-PCR技术检测熟大黄组CRF大鼠AQP1mRNA、AQP2mRNA、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 | 第74-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8页 |
2 结果 | 第78-80页 |
2.1 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 | 第78-79页 |
2.2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组CRF大鼠肾组织AQP1mRNA、AQP2mRNA、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 | 第79-80页 |
3 讨论 | 第80-83页 |
实验八 Western-blot技术检测熟大黄组CRF大鼠TGF-β1、PI3k、Akt等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83-9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8页 |
2 结果 | 第88-90页 |
2.1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88-89页 |
2.2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LN、ColⅣ、α-SMA、TGF-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89-90页 |
3 讨论 | 第90-93页 |
讨论 | 第93-103页 |
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93页 |
2 中药大黄在慢性肾衰竭中的运用 | 第93-96页 |
2.1 大黄在CRF治疗中作用突出 | 第93-94页 |
2.2 名老中医使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经验 | 第94-95页 |
2.3 邵朝弟教授使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经验 | 第95-96页 |
3 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药性特点 | 第96页 |
4 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96-97页 |
5 本实验研究大黄不同时间点的选取 | 第97-98页 |
6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98-101页 |
6.1 大黄对CRF大鼠肾功能氮质、尿酸代谢的影响 | 第98页 |
6.2 大黄泻下作用与改善肾功能的关系 | 第98-99页 |
6.3 大黄对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99-100页 |
6.4 大黄对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 第100页 |
6.5 大黄对TGF-β1/P1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7 熟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探讨 | 第101-103页 |
结语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0页 |
附录 | 第120-150页 |
附录一 邵朝弟教授运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思辨经验 | 第120-126页 |
附录二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概况 | 第126-140页 |
附录三 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有效成分的变化 | 第140-141页 |
附录四 两组大鼠慢性肾衰造模前后体重、血Cr、BUN和 UA的比较 | 第141-142页 |
附录五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血Cr、血BUN、血UA的比较 | 第142-144页 |
附录六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Na~+-K~+-ATP酶和肾功能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附录七 熟大黄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细胞凋亡率的比较 | 第145-146页 |
附录八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LN、ColⅣ、α-SMA、p-PI3k、PI3k、p-Akt、Akt、TGF-β1 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146-147页 |
附录九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肾组织AQP1mRNA、AQP2mRNA、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147-148页 |
附录十 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LN、ColⅣ、α-SMA、p-PI3k、PI3k、p-Akt、Akt、TGF-β1 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148-149页 |
附录十一 在校期间参编论著、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