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文人画与文人园的“师法”转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对象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基本概念的阐述与界定第12-14页
        1.3.1 文人画第12-13页
        1.3.2 文人园第13页
        1.3.3“师法”转化的两个层次第13-14页
    1.4 已有的研究与评述第14-15页
        1.4.1 文人画与文人园的创作主体文人认知思想相关探究第15页
        1.4.2 绘画与园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研究第15页
    1.5 可行性分析、论文研究的创新点、预期的成果、预计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第15-17页
        1.5.1 可行性分析第15-16页
        1.5.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6页
        1.5.3 预期的成果第16-17页
        1.5.4 预计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第17页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7-22页
        1.6.1 研究方法第17-20页
        1.6.2 论文框架第20-22页
第二章 文人的认知背景(“自然”是什么的问题探究?)第22-36页
    2.1 物质自然(第一自然)第23-28页
        2.1.1 自然物第24-27页
        2.1.2 自然景第27-28页
    2.2 精神自然(第二自然)第28-34页
        2.2.1“山水比德”与“自然人化第30-32页
        2.2.2“玄对山水”与“人化自然”第32-33页
        2.2.3“深情”与“顿悟”“淡”第33-34页
    2.3 物质自然与精神自然关系第34-36页
第三章 文人认知结构的建立暨文人介入绘画与园林(文人为什么能够创造文人画与文人园的问题探究?)第36-58页
    3.1 文人的认知基础第36-43页
        3.1.1 文人之文第36-38页
        3.1.2 文人之“道”与“艺”(理想与现实的困境)第38-42页
        3.1.3 文人之清第42-43页
    3.2 文人认知与表达(“师法”转化)的思维方式第43-49页
        3.2.1 象思维第43-46页
        3.2.2 体验感悟(直觉思维)第46-49页
    3.3 文人介入绘画与园林(以道入器)第49-58页
        3.3.1 文人与画家、造园家的区别与关系第51-52页
        3.3.2 山水画到文人画第52-55页
        3.3.3 私家园林到文人园林第55-56页
        3.3.4 殊途同归第56-58页
第四章 师法“自然”的认知途径与表达方式(怎样进行“师法”转化的问题探究?)第58-76页
    4.1 自然到艺术第59-60页
        4.1.1 何为美第59-60页
    4.2 文人画与文人园的创作过程第60-76页
        4.2.1 观察自然第60-61页
        4.2.2 肇于自然第61-73页
        4.2.3 造乎自然第73-76页
第五章 中国传统师法自然的认知思想在当代的消解与传承第76-90页
    5.1 文人画与文人园所揭示出的艺术性的自然认知思想第76-79页
    5.2 中国传统师法自然的认知思想在当代的消解第79-81页
        5.2.1 主体角色的分化第79-80页
        5.2.2 意象认知的消解第80-81页
    5.3 中国传统自然的认知与表达的当代传承第81-90页
        5.3.1 文人传统的现代传承第82-87页
        5.3.2 山水城市的构想与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第87-9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4页
致谢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图片来源第100-104页
作者简介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对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碲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