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纤维素纳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3D打印上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纤维素概述第14-21页
        1.2.1 纤维素的结构第15-16页
        1.2.2 纳米纤维素及其制备方法第16-20页
        1.2.3 纳米纤维素的改性第20-21页
    1.3 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4 3D打印概述第22-26页
        1.4.1 常用3D打印技术的分类第23-24页
        1.4.2 生物基材料应用于3D打印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6-29页
        1.5.1 研究目的第26-27页
        1.5.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5.3 本研究创新点第28页
        1.5.4 研究路线第28-29页
第二章 酶解结合高压均质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第29-42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0-31页
        2.2.1 实验材料第30页
        2.2.2 仪器设备第30-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页
        2.3.1 纤维素酶解预处理第31页
        2.3.2 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的制备第31页
    2.4 测试与表征第31-32页
        2.4.1 粒度分布第31页
        2.4.2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第31-32页
        2.4.3 透射电镜(TEM)分析第32页
        2.4.4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2页
        2.4.5 X 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2页
        2.4.6 热失重(TGA)分析第32页
    2.5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2-40页
        2.5.1 原料形态和均质产物沉降性能第32-34页
        2.5.2 粒度分布及比表面积第34-35页
        2.5.3 高压均质后纤维素扫描电镜分析第35-36页
        2.5.4 透射电镜分析第36-37页
        2.5.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37-38页
        2.5.6 X射线衍射分析第38-39页
        2.5.7 热稳定性分析第39-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纤维素纳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42-59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3-44页
        3.2.1 实验材料第43页
        3.2.2 仪器设备第43-44页
    3.3 实验方法第44-45页
        3.3.1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第44页
        3.3.2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干燥处理第44页
        3.3.3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4-45页
    3.4 测试与表征第45-47页
        3.4.1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第45页
        3.4.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45页
        3.4.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第45页
        3.4.4 X 射线衍射(XRD)分析第45-46页
        3.4.5 热失重(TGA)分析第46页
        3.4.6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46页
        3.4.7 力学性能分析第46-47页
    3.5 结果和讨论第47-57页
        3.5.1 纤维素纳米纤维冷冻干燥及细化处理后形貌第47-48页
        3.5.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3.5.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第49-51页
        3.5.4 X射线衍射分析第51-52页
        3.5.5 热学性能分析第52-54页
        3.5.6 热稳定性分析第54-55页
        3.5.7 力学性能分析第55-57页
    3.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聚乳酸/纤维素纳米纤维3D打印复合线材的制备与表征第59-81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0-61页
        4.2.1 实验材料第60页
        4.2.2 仪器设备第60-61页
    4.3 实验方法第61-63页
        4.3.1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第61页
        4.3.2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干燥处理第61页
        4.3.3 吸水率测试缓冲液配制第61页
        4.3.4 聚乙二醇用量对3D打印线材成型的影响第61-62页
        4.3.5 3D打印复合线材的制备第62-63页
    4.4 测试与表征第63-65页
        4.4.1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第63页
        4.4.2 力学性能分析第63页
        4.4.3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63-64页
        4.4.4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64页
        4.4.5 热失重(TG)分析第64页
        4.4.6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64页
        4.4.7 等温熔体结晶行为分析第64页
        4.4.8 吸水率测试第64-65页
        4.4.9 FDM打印机打印测试第65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65-79页
        4.5.1 复合线材拉伸性能及断面形貌第65-66页
        4.5.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66-68页
        4.5.3 X射线衍射分析第68-69页
        4.5.4 热稳定性分析第69-70页
        4.5.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70-71页
        4.5.6 等温熔体结晶行为分析第71-76页
        4.5.7 吸水率测试第76-77页
        4.5.8 FDM 3D打印机测试第77-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致谢第90-9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性炭纤维基自支撑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淀粉样多肽hIAPP20-29自组装体为模板构建金属光热抗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