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技术和原理 | 第12-21页 |
1.3.1 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14-16页 |
1.3.2 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16-18页 |
1.3.3 暗孤子脉冲光纤激光器 | 第18-21页 |
1.4 二维材料可饱和吸收体 | 第21-26页 |
1.4.1 过渡金属硫化物 | 第22-24页 |
1.4.2 黑磷 | 第24-26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2章 光纤激光器的基本理论和二维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 | 第28-39页 |
2.1 光纤激光器的理论模拟 | 第29-32页 |
2.1.1 光纤中脉冲的传播 | 第29-30页 |
2.1.2 数值法求解 | 第30-32页 |
2.1.3 光学器件的琼斯矩阵 | 第32页 |
2.2 二维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 | 第32-38页 |
2.2.1 线性吸收特性及测量 | 第32-34页 |
2.2.2 非线性光学特性及Z扫描技术 | 第34-36页 |
2.2.3 恢复时间及泵浦探测技术 | 第36-38页 |
2.3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黑磷可饱和吸收体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39-48页 |
3.1 黑磷纳米片可饱和吸收体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39-43页 |
3.1.1 黑磷纳米片可饱和吸收体的制备 | 第40-41页 |
3.1.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1-43页 |
3.2 BPQDs/PMMA可饱和吸收体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43-47页 |
3.2.1 BPQDs/PMMA可饱和吸收体的制作 | 第44-45页 |
3.2.2 实验装置介绍 | 第45-46页 |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3.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硒掺杂黑磷纳米片可饱和吸收体负色散/近零色散光纤激光器 | 第48-57页 |
4.1 硒掺杂黑磷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 | 第48-52页 |
4.1.1 硒掺杂黑磷块体材料的可控生长 | 第49页 |
4.1.2 硒掺杂黑磷块体的表征结果 | 第49-50页 |
4.1.3 硒掺杂黑磷纳米片的表征结果 | 第50-51页 |
4.1.4 硒掺杂黑磷纳米片的电学测试结果 | 第51-52页 |
4.2 硒掺杂黑磷纳米片可饱和吸收体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52-55页 |
4.2.1 硒掺杂黑磷纳米片负色散光纤激光器 | 第52-54页 |
4.2.2 硒掺杂黑磷纳米片近零色散光纤激光器 | 第54-55页 |
4.3 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基于二硫化钛纳米片的光纤激光器及全光阈值系统 | 第57-70页 |
5.1 二硫化钛纳米片的制备及表征 | 第58-60页 |
5.1.1 制备方法 | 第58-59页 |
5.1.2 表征结果 | 第59-60页 |
5.2 二硫化钛纳米片可饱和吸收特性 | 第60-62页 |
5.3 二硫化钛纳米片在超快激光中的应用 | 第62-68页 |
5.3.1 二硫化钛纳米片-光纤复合结构的制作 | 第62-63页 |
5.3.2 二硫化钛纳米片在光纤激光器中的应用 | 第63-65页 |
5.3.3 二硫化钛纳米片全光阈值中的应用 | 第65-68页 |
5.4 总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