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2 降雨、土地利用与水沙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3 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3-27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4页 |
2.2 气候与水文特征 | 第24页 |
2.3 水系 | 第24-25页 |
2.4 地质地貌 | 第25页 |
2.5 水土保持措施 | 第25-26页 |
2.6 近期洪水灾害 | 第26-27页 |
3 研究区降雨、水沙及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 第27-55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1.2 趋势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3.1.3 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 | 第30页 |
3.1.4 小波分析法 | 第30-31页 |
3.2 流域年降雨及水沙变化特征 | 第31-41页 |
3.2.1 年降雨变化过程及趋势突变分析 | 第31-33页 |
3.2.2 年径流变化过程及趋势突变分析 | 第33-35页 |
3.2.3 年输沙变化过程及趋势突变分析 | 第35-37页 |
3.2.4 汛期降雨量时空变化分析 | 第37-38页 |
3.2.5 年降雨、径流、输沙周期分析 | 第38-41页 |
3.3 流域场次降雨、水沙特征分析 | 第41-48页 |
3.3.1 不同时期降雨水沙特征变化分析 | 第41-43页 |
3.3.2 不同时期年最大洪峰流量、含沙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43-44页 |
3.3.3 不同时期场次尺度降雨水沙变化分析 | 第44-46页 |
3.3.4 不同时期场次降雨量空间分布变化分析 | 第46-48页 |
3.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分析 | 第48-53页 |
3.4.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 第49-50页 |
3.4.2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分析 | 第50-51页 |
3.4.3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 | 第51-53页 |
3.5 小结 | 第53-55页 |
4 大理河流域HEC-HMS模型构建 | 第55-74页 |
4.1 HEC-HMS模型简介 | 第55-56页 |
4.2 模型前期数据处理 | 第56-58页 |
4.3 HEC-HMS模型建立及参数率定 | 第58-64页 |
4.3.1 流域模块建立 | 第58-61页 |
4.3.2 气象模块建立 | 第61-63页 |
4.3.3 洪水模拟误差评价及精度评定 | 第63-64页 |
4.4 HEC-HMS模型率定与验证 | 第64-68页 |
4.5 大理河流域HEC-HMS模型模拟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68-73页 |
4.5.1 洪峰流量模拟误差分析 | 第71页 |
4.5.2 径流深模拟误差分类 | 第71-72页 |
4.5.3 峰现时间误差分析 | 第72-73页 |
4.5.4 模拟精度分析 | 第73页 |
4.6 小结 | 第73-74页 |
5 大理河流域降雨及土地利用对水沙的影响分析 | 第74-92页 |
5.1 年尺度上降雨及土地利用对径流泥沙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75-81页 |
5.1.1 年降雨与径流泥沙关系分析 | 第75-76页 |
5.1.2 降雨、人类活动对径流泥沙变化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76-81页 |
5.2 场次尺度上降雨及土地利用对径流的影响 | 第81-86页 |
5.2.1 场次降雨洪水关系分析 | 第81-84页 |
5.2.2 情景设置 | 第84页 |
5.2.3 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 第84-86页 |
5.3 场次尺度上降雨及土地利用对泥沙的影响 | 第86-91页 |
5.3.1 降雨及土地利用与泥沙统计模型构建 | 第86-88页 |
5.3.2 降雨及土地利用对泥沙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88-91页 |
5.4 小结 | 第91-9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6.1 结论 | 第92-94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94页 |
6.3 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