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南海北部夏季水体主要化能自养微生物固碳生态研究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1章 绪论第17-39页
    1.1 引言第17-19页
    1.2 化能自养微生物第19-26页
        1.2.1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概念第19-20页
        1.2.2 已知固碳途径概述第20-26页
    1.3 化能自养细菌固碳作用第26-28页
        1.3.1 主要的化能自养细菌类群第26-27页
        1.3.2 化能自养细菌的主要固碳途径及关键酶第27-28页
    1.4 化能自养奇古菌固碳作用第28-35页
        1.4.1 海洋古菌第28-31页
        1.4.2 奇古菌门中的氨氧化古菌第31-34页
        1.4.3 化能自养奇古菌的主要固碳途径及关键酶第34-35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设计思路第35-39页
        1.5.1 研究意义第35-37页
        1.5.2 设计思路第37-39页
第2章 南海北部夏季水体环境因子检测与黑暗固碳速率调查研究第39-57页
    2.1 研究背景第39-4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1-47页
        2.2.1 站位与采样第41-42页
        2.2.2 实验准备第42-43页
        2.2.3 环境因子样品、DIC样品采集和添加~(14)C标记的NaH~(14)CO_3原位培养实验第43-46页
        2.2.4 数据获取与处理第46页
        2.2.5 本实验所用的主要设备与仪器第46-47页
    2.3 实验结果第47-53页
        2.3.1 南海北部夏季水体环境因子分布特征第47-49页
        2.3.2 南海北部夏季水体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固碳速率的分布特征第49-53页
    2.4 讨论第53-57页
第3章 南海北部夏季水体主要化能无机自养细菌总群落与活性群落生态研究第57-105页
    3.1 研究背景第57-5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8-67页
        3.2.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58页
        3.2.2 样品总DNA提取与总cDNA合成及PCR扩增第58-63页
        3.2.3 cbbL基因高通量测序与cbbM基因克隆文库构建第63-64页
        3.2.4 统计分析第64-66页
        3.2.5 系统发育分析第66页
        3.2.6 本研究所用的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6-67页
    3.3 实验结果第67-102页
        3.3.1 南海北部夏季水体cbbL基因分析结果第67-84页
        3.3.2 南海北部夏季水体cbbM基因分析结果第84-102页
    3.4 讨论第102-105页
        3.4.1 RuBisCO的分布第102-103页
        3.4.2 化能无机自养细菌的生存策略第103-104页
        3.4.3 化能无机自养细菌在南海北部水体中的生态位第104-105页
第4章 南海北部夏季水体主要化能无机自养奇古菌总群落与活性群落生态研究第105-136页
    4.1 研究背景第10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105-107页
        4.2.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105-106页
        4.2.2 样品总DNA提取与总cDNA合成及PCR扩增第106页
        4.2.3 acc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测序数据处理第106页
        4.2.4 统计分析第106-107页
        4.2.5 系统发育分析第107页
        4.2.6 本研究所用的主要仪器与设备第107页
    4.3 实验结果第107-132页
        4.3.1 accA基因文库平行性验证分析第107-111页
        4.3.2 acc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第111-117页
        4.3.3 accA基因多样性分析第117-122页
        4.3.4 化能无机自养奇古菌群落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分析第122-129页
        4.3.5 化能无机自养奇古菌群落的受控环境因子分析第129-132页
    4.4 讨论第132-136页
        4.4.1 化能自养奇古菌在南海北部夏季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第132-134页
        4.4.2 影响化能无机自养奇古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第134-136页
第5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不足与展望第136-140页
    5.1 主要结论第136-138页
    5.2 创新点第138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博物学初步研究
下一篇:海洋硅藻饵料对浮游桡足类繁殖影响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