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四川安岳气田震旦—下古生界固体沥青生物标志物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7页
    1.1 论文来源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1.1.1 海相深层油气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门领域第9页
        1.1.2 研究区下步勘探的需要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油源对比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与样品采集第17-25页
    2.1 区域概况第17-18页
    2.2 构造演化特征第18页
    2.3 地层沉积特征第18-21页
        2.3.1 烃源岩层特征第19-20页
        2.3.2 储集层特征第20-21页
    2.4 样品分布与采集第21-25页
第三章 储层沥青特征第25-45页
    3.1 储层沥青镜下特征第25-27页
        3.1.1 镜下岩性特征及成岩意义第25页
        3.1.2 岩心及沥青镜下特征第25-27页
    3.2 储层沥青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第27-45页
        3.2.1 沥青抽提物族组成特征第27-28页
        3.2.2 正构烷烃特征第28-31页
        3.2.3 类异戊二烯烃特征第31-33页
        3.2.4 萜烷类特征第33-41页
        3.2.5 甾烷类特征第41-45页
第四章 储层沥青与烃源岩对比第45-61页
    4.1 烃源岩的分布与采集第45-47页
    4.2 储层沥青与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第47-61页
        4.2.1 指纹对比第47-50页
        4.2.2 生标参数交汇对比第50-57页
        4.2.3 碳同位素对比第57-61页
第五章 古油藏充注方向研究第61-69页
    5.1 分子示踪参数选取第61-62页
    5.2 高石梯-磨溪地区油气藏充注途径示踪第62-69页
第六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场与超声波对水基钻井液流变性调控作用研究
下一篇: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超压演化及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