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金属-有机框架概述 | 第12-13页 |
1.3 羧酸有机配体在配合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4 金属-有机框架物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13-17页 |
1.5 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方法 | 第17-19页 |
1.5.1 溶剂挥发法 | 第17-18页 |
1.5.2 扩散法 | 第18-19页 |
1.5.3 溶剂热合成法 | 第19页 |
1.6 金属-有机框架的应用 | 第19-23页 |
1.6.1 气体的吸附与分离 | 第19-21页 |
1.6.2 荧光探针 | 第21-22页 |
1.6.3 电化学 | 第22-23页 |
1.7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Co-MOF为前驱体的中空Co_O_4/N-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5-38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3 配合物的设计合成 | 第27页 |
2.4 配合物的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2.5 配合物的基本表征 | 第28-30页 |
2.5.1 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8页 |
2.5.2 红外光谱表征 | 第28-29页 |
2.5.3 热稳定性表征 | 第29-30页 |
2.6 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30-33页 |
2.7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3-37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H_3TATB配体pH值调控的MOFs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 第38-54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8-40页 |
3.3 配合物的设计合成 | 第40页 |
3.3.1 配合物[Zn_2O(TATB)].H~+.5H_2O.DMF(2)的合成 | 第40页 |
3.3.2 配合物[Zn_3(TATB)2].2H_2O.3DMA(3)的合成 | 第40页 |
3.3.3 配合物[Zn_6O(TATB)4].2H~+.5H_2O.4DMF(4)的合成 | 第40页 |
3.4 配合物晶体数据 | 第40-42页 |
3.5 配合物结构的分析 | 第42-47页 |
3.5.1 配合物[Zn_2O(TATB)].H~+.5H_2O.DMF (2)的结构分析 | 第42-44页 |
3.5.2 配合物[Zn_3(TATB)2].2H_2O.3DMA (3)的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3.5.3 配合物[Zn_6O(TATB)4].2H~+.5H_2O.4DMF (4)的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3.6 配合物的基本表征 | 第47-53页 |
3.6.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7-48页 |
3.6.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3.6.3 热稳定性分析 | 第49页 |
3.6.4 荧光识别性能分析 | 第49-52页 |
3.6.5 气体吸附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H_3TATB与含氮辅助配体的MOFs设计合成与表征 | 第54-65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4-56页 |
4.3 配合物的设计合成 | 第56页 |
4.3.1 配合物[Cu(HTATB)_(0.5)(4,4’-bipy)(NO_3)].0.5H_2O(5)的合成 | 第56页 |
4.3.2 配合物[Ni(HTATB)(1,3-dpp)(H_2O)].H_2O.2DMSO(6)的合成 | 第56页 |
4.4 配合物晶体数据 | 第56-57页 |
4.5 配合物结构的分析 | 第57-61页 |
4.5.1 配合物[Cu(HTATB)_(0.5)(4,4’-bipy)(NO_3)].0.5H_2O(5)的结构分析 | 第57-59页 |
4.5.2 配合物[Ni(HTATB)(1,3-dpp)(H_2O)].H_2O.2DMSO(6)的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4.6 配合物的基本表征 | 第61-64页 |
4.6.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1页 |
4.6.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62页 |
4.6.3 热稳定性分析 | 第62页 |
4.6.4 固态荧光分析 | 第62-63页 |
4.6.5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H3SIPA配体的MOFs设计合成与表征 | 第65-79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5-67页 |
5.3 配合物的设计合成 | 第67-68页 |
5.3.1 配合物[Cu_2O(HSIPA)(DMF)].0.5H_2O.0.5DMF(7)的合成 | 第67页 |
5.3.2 配合物[Ba_2O(HSIPA)].DMF.Et OH(8)的合成 | 第67-68页 |
5.4 配合物晶体数据 | 第68-69页 |
5.5 配合物结构的分析 | 第69-73页 |
5.5.1 配位聚合物[Cu_2O(HSIPA)(DMF)].0.5H_2O.0.5DMF(7)的结构分析 | 第69-71页 |
5.5.2 配合物[Ba_2O(HSIPA)].DMF.Et OH(8)的结构分析 | 第71-73页 |
5.6 配合物的基本表征 | 第73-78页 |
5.6.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73-74页 |
5.6.2 热稳定性分析 | 第74-75页 |
5.6.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5页 |
5.6.4 固态荧光性能 | 第75-76页 |
5.6.5 荧光识别性能分析 | 第76-7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