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纯超细晶钽和钨的塑性变形及断裂行为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17-20页 |
缩写词说明 | 第20-21页 |
1 绪论 | 第21-44页 |
1.1 引言 | 第21-23页 |
1.2 塑性变形的热激活过程 | 第23-28页 |
1.2.1 经典速率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1.2.2 热激活参数 | 第24-28页 |
1.3 体心立方金属的塑性变形行为 | 第28-36页 |
1.3.1 体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运动 | 第28-30页 |
1.3.2 应变速率对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30-33页 |
1.3.3 变形温度对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33-36页 |
1.4 体心立方金属的断裂行为 | 第36-41页 |
1.4.1 单晶钨的断裂行为 | 第37-38页 |
1.4.2 多晶钨的断裂行为 | 第38-41页 |
1.5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41-44页 |
2 研究方法与方案 | 第44-52页 |
2.1 研究方案 | 第44-45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2.3 塑性变形方法 | 第45-47页 |
2.3.1 ECAP | 第45-46页 |
2.3.2 轧制变形 | 第46-47页 |
2.4 力学行为试验 | 第47-49页 |
2.4.1 显微硬度 | 第47页 |
2.4.2 应变速率突变实验 | 第47-48页 |
2.4.3 循环应力松弛实验 | 第48页 |
2.4.4 夏比冲击实验 | 第48-49页 |
2.4.5 三点弯曲实验 | 第49页 |
2.5 显微组织表征 | 第49-52页 |
2.5.1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49页 |
2.5.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49-50页 |
2.5.3 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EBSD) | 第50页 |
2.5.4 三维原子断层扫描分析 | 第50-51页 |
2.5.5 透射菊池花样衍射分析 | 第51-52页 |
3 弯结/双弯结滑移模型及速率控制方程 | 第52-59页 |
3.1 基本假设 | 第52-53页 |
3.2 弯结/双弯结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3.3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与物理激活体积的关系 | 第54-58页 |
3.3.1 速率控制方程 | 第54页 |
3.3.2 单弯结机制下的情况 | 第54-55页 |
3.3.3 双弯结形核机制下的情况 | 第55-57页 |
3.3.4 适用范围以及与经典关系式的比较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超细晶钽的力学行为及速率控制机制 | 第59-90页 |
4.1 超细晶钽微观组织演化和热稳定性 | 第59-70页 |
4.1.1 ECAP变形中的组织演化 | 第59-62页 |
4.1.2 超细晶钽的热稳定性 | 第62-70页 |
4.2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SRS) | 第70-78页 |
4.2.1 超细晶钽SRS的晶粒尺寸效应 | 第70-75页 |
4.2.2 温度对超细晶钽SRS的影响 | 第75-78页 |
4.3 激活体积 | 第78-84页 |
4.3.1 超细晶钽激活体积的晶粒尺寸效应 | 第78-81页 |
4.3.2 温度对超细晶钽激活体积的影响 | 第81-84页 |
4.4 激活能 | 第84-8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5 超细晶工业纯钨的微观组织与断裂行为 | 第90-110页 |
5.1 剧烈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组织 | 第90-98页 |
5.1.1 变形组织 | 第90-95页 |
5.1.2 退火组织 | 第95-98页 |
5.2 工业纯钨的断裂行为 | 第98-104页 |
5.2.1 晶粒尺寸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98-100页 |
5.2.2 塑性变形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5.3 剧烈塑性变形对杂质元素分布的影响 | 第104-10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6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7页 |
附录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