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简评 | 第17-18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18页 |
(二)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18-19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9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第一章 融资融券概述与股价波动性相关理论 | 第21-34页 |
第一节 融资融券基本概念与业务运作模式 | 第21-28页 |
一、融资融券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二、融资融券业务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三、融资融券的运作模式 | 第23-28页 |
第二节 股价波动性的相关理论 | 第28-34页 |
一、有效市场理论 | 第28-29页 |
二、价格发现理论 | 第29-30页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0-31页 |
四、噪音理论 | 第31页 |
五、Miller的股价高估理论 | 第31-32页 |
六、理论基础评析 | 第32-34页 |
第二章 中国融资融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34-45页 |
第一节 中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历程 | 第34-36页 |
一、法律法规持续完善阶段 | 第34-35页 |
二、融资融券试运行阶段 | 第35页 |
三、融资融券由试点业务转向常规业务 | 第35-36页 |
四、融资融券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第36页 |
第二节 中国融资融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36-45页 |
一、融资融券业务规模迅速扩张 | 第36-38页 |
二、融资融券交易的板块分布中主板规模最大 | 第38-39页 |
三、非银金融行业的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较为成熟且具代表性 | 第39-41页 |
四、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发展不平衡 | 第41-42页 |
五、投资者结构失衡 | 第42-44页 |
六、融资融券息费较高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融资融券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分析 | 第45-52页 |
第一节 融资融券影响股价波动性的因素分析 | 第45-49页 |
一、融资融券的交易制度 | 第45-47页 |
二、标的股票自身指标 | 第47-48页 |
三、宏观政策因素 | 第48页 |
四、投资者结构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融资融券影响股价波动性的机制分析 | 第49-52页 |
一、融资交易影响股价波动性的机制分析 | 第49-50页 |
二、融券交易影响股价波动性的机制分析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2-65页 |
第一节 样本与指标选择 | 第52-54页 |
一、样本的选择 | 第52-53页 |
二、指标选择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单位根检验 | 第54-57页 |
一、相同根情形下的单位根检验 | 第54-55页 |
二、不同根情形下的单位根检验方法 | 第55-57页 |
第三节 模型设定与回归分析 | 第57-62页 |
一、三类模型对比 | 第57-59页 |
二、Likelihood Ratio检验和Hausman检验 | 第59-61页 |
三、回归分析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实际控制人类型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与原因解释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5-7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6-71页 |
一、完善融资融券业务制度 | 第66-67页 |
二、发挥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效应 | 第67-69页 |
三、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 | 第69-70页 |
四、开拓融券业务 | 第70页 |
五、完善风控体系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