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的合法性 | 第13页 |
1.2.2 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1.2.3 自贸区过境货物的侵权认定标准 | 第14页 |
1.2.4 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的建议 | 第14-15页 |
1.2.5 综述小结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湖北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 | 第19-29页 |
2.1 我国自贸区及其发展 | 第19-21页 |
2.1.1 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园区 | 第19-20页 |
2.1.2 我国自贸区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2.2 湖北自贸区的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2.2.1 湖北自贸区的基本概况 | 第21-22页 |
2.2.2 湖北自贸区的特殊性 | 第22-23页 |
2.2.3 湖北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利因素 | 第23-24页 |
2.3 自贸区过境货物的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2.3.1 过境货物的内涵 | 第24-25页 |
2.4 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侵权现状 | 第25-26页 |
2.5 对过境货物进行知识产权执法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2.5.1 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 | 第26页 |
2.5.2 抑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需要 | 第26页 |
2.5.3 适应知识产权强保护趋势的需要 | 第26-27页 |
2.6 对过境货物进行知识产权执法的可行性 | 第27-29页 |
2.6.1 “国家主权”的当然之需 | 第27页 |
2.6.2 “境内关外”的应有之义 | 第27-29页 |
第3章 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则 | 第29-34页 |
3.1 国际规则 | 第29-32页 |
3.1.1 TRIPS协议中的过境保护 | 第29-30页 |
3.1.2 ACTA协定中的过境保护 | 第30-31页 |
3.1.3 CPTPP协议中的过境保护 | 第31-32页 |
3.2 国内规则与执法现状 | 第32-34页 |
3.2.1 《海关法》中的“过境” | 第32页 |
3.2.2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无“过境” | 第32-33页 |
3.2.3 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现状 | 第33-34页 |
第4章 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外对比及对湖北自贸区的启示 | 第34-42页 |
4.1 美国自贸区过境货物的知识产权执法实践 | 第34-36页 |
4.1.1 成文法中相关规定 | 第34页 |
4.1.2 判例法中的相关实践 | 第34-36页 |
4.2 欧盟自贸区过境货物的知识产权执法实践 | 第36-38页 |
4.3 对湖北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 | 第38-42页 |
4.3.1 美国经验可借鉴性较低 | 第38-39页 |
4.3.2 借鉴欧盟经验,打造湖北特色 | 第39-42页 |
第5章 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经验及对湖北自贸区的启示 | 第42-44页 |
5.1 政策先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第42页 |
5.2 多元衔接,助力知识产权纠纷解决 | 第42-43页 |
5.3 金融支持,提高知识产权价值转化 | 第43页 |
5.4 协作监管,灵活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 第43-44页 |
第6章 湖北自贸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 第44-53页 |
6.1 借鉴“进入市场可能性论” | 第44-45页 |
6.2 修改法律法规,完善立法 | 第45-48页 |
6.2.1 明确对过境货物的执法 | 第45-47页 |
6.2.2 明确海关在区内对过境货物的执法权 | 第47-48页 |
6.3 合理分配责任,便利举证 | 第48-49页 |
6.4 优化执法程序,提高效率 | 第49页 |
6.5 建立信用档案,信息共享 | 第49-51页 |
6.6 建立预警机制,统筹全局 | 第51页 |
6.7 加强国际合作,经验共享 | 第51-53页 |
第7章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