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1.3 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23页 |
1.5.2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法 | 第23页 |
1.5.3 对比分析法 | 第23页 |
1.5.4 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 | 第23-24页 |
1.6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湖南天气指数保险农户需求意愿分析 | 第25-40页 |
2.1 数据来源及调查结果统计 | 第25-27页 |
2.1.1 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2.1.2 调查结果统计描述 | 第26-27页 |
2.2 基于个体特征的农户保险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2页 |
2.3 基于社会影响特征的农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2.4 影响农户天气指数保险需求意愿的个体特征与社会影响特征相关性分析 | 第33-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国外天气指数保险应用经验借鉴和启示 | 第40-47页 |
3.1 国外天气指数保险发展概况 | 第40-41页 |
3.2 天气指数保险国外应用情况 | 第41-45页 |
3.2.1 印度天气指数保险的应用 | 第41-43页 |
3.2.2 马拉维天气指数保险的应用 | 第43-44页 |
3.2.3 埃塞俄比亚天气指数指数保险的应用 | 第44-45页 |
3.3 国外天气指数保险经验与借鉴 | 第45-46页 |
3.3.1 选取的指数的特点 | 第45页 |
3.3.2 天气指数保险合同的特点 | 第45-46页 |
3.3.3 如何降低基差风险 | 第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湖南苎麻干旱指数保险产品定价方案设计 | 第47-57页 |
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47-49页 |
4.1.1 湖南省气候概况 | 第47-48页 |
4.1.2 湖南省苎麻生产现状 | 第48页 |
4.1.3 苎麻主要自然灾害 | 第48-49页 |
4.2 主要定价方法 | 第49-51页 |
4.2.1 精算定价法 | 第49-50页 |
4.2.2 衍生品定价法 | 第50页 |
4.2.3 无差异定价法 | 第50-51页 |
4.2.4 主要定价方法的比较 | 第51页 |
4.3 定价方案思路与步骤 | 第51-54页 |
4.3.1 作物干旱指数的构建 | 第51-52页 |
4.3.2 作物减产率的计算 | 第52-53页 |
4.3.3 作物干旱指数保险的费率厘定 | 第53页 |
4.3.4 作物干旱指数保险纯保费的计算 | 第53页 |
4.3.5 作物干旱指数保险触发值及赔付值的计算 | 第53-54页 |
4.4 定价方案设计 | 第54-57页 |
4.4.1 湖南苎麻干旱指数的确立 | 第54页 |
4.4.2 湖南苎麻干旱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确定 | 第54-55页 |
4.4.3 湖南苎麻干旱指数保险合同设计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7-61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建议 | 第58-61页 |
5.2.1 充分发挥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巨灾风险管理功能 | 第58-59页 |
5.2.2 加强政府主导和支持,推动天气指数保险发展 | 第59页 |
5.2.3 促进保险信贷产品融合,探寻农村银保共赢机制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