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玻璃工业论文--各种玻璃产品论文--技术玻璃论文

PbS量子点掺杂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2页
    1.1 量子点概述第11-14页
        1.1.1 量子点的定义第11页
        1.1.2 激子波尔半径第11-12页
        1.1.3 量子点的分类第12-14页
    1.2 量子点的性质第14-18页
        1.2.1 量子尺寸效应第14-15页
        1.2.2 量子限域效应第15-16页
        1.2.3 表面效应第16-17页
        1.2.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第17页
        1.2.5 库伦阻塞效应第17-18页
    1.3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第18-19页
        1.3.1 量子点的吸收光谱第18页
        1.3.2 量子点的发射光谱第18页
        1.3.3 量子点的光谱频移第18-19页
        1.3.4 量子点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第19页
    1.4 量子点的钝化第19-23页
        1.4.1 有机配体包覆第20-21页
        1.4.2 无机壳层钝化第21-23页
    1.5 量子点的制备第23-25页
        1.5.1 应变自组装法第23页
        1.5.2 热注入法第23-24页
        1.5.3 溶胶-凝胶法第24页
        1.5.4 熔融法第24-25页
    1.6 量子点的应用第25-28页
        1.6.1 量子点激光器第25页
        1.6.2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第25-26页
        1.6.3 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第26-27页
        1.6.4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第27页
        1.6.5 量子点光纤放大器第27-28页
    1.7 量子点掺杂玻璃的研究现状第28-29页
    1.8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9-31页
    1.9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2章 PbS量子点掺杂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及测试第32-44页
    2.1 实验部分第32-34页
        2.1.1 玻璃基质的选择第32-33页
        2.1.2 制备方法的选择第33页
        2.1.3 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及原料第33-34页
    2.2 玻璃样品制备过程第34-36页
        2.2.1 称量第34-35页
        2.2.2 混料第35页
        2.2.3 熔制第35页
        2.2.4 热处理第35-36页
        2.2.5 抛光第36页
    2.3 样品的测试表征第36-40页
        2.3.1 吸收光谱测试第37页
        2.3.2 荧光光谱(PL)分析第37-38页
        2.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8-39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39-40页
    2.4 量子点粒径的计算第40-44页
        2.4.1 抛物线有效质量模型第41页
        2.4.2 双曲线能带近似模型第41-42页
        2.4.3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紧束缚近似)模型第42-43页
        2.4.4 其他模型与公式第43-44页
第3章 PbS量子点掺杂硅酸锶钠微晶玻璃的制备及性能优化第44-62页
    3.1 实验部分第44-45页
        3.1.1 玻璃的制备第44-45页
        3.1.2 热处理工艺第4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5-55页
        3.2.1 吸收光谱第45-48页
        3.2.2 荧光光谱第48-49页
        3.2.3 XRD分析第49-50页
        3.2.4 对比样SS第50-51页
        3.2.5 对比样SZ第51-52页
        3.2.6 二步法热处理第52-53页
        3.2.7 TEM分析第53-55页
    3.3 提高PbS量子点浓度第55-60页
        3.3.1 实验部分第55-56页
        3.3.2 吸收光谱第56-58页
        3.3.3 荧光光谱第58-59页
        3.3.4 XRD分析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PbS量子点掺杂硅酸锶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提高第62-75页
    4.1 实验部分第62-64页
        4.1.1 实验目的第62-63页
        4.1.2 玻璃的制备第63页
        4.1.3 热处理工艺第63-64页
    4.2 实验结果第64-72页
        4.2.1 吸收光谱第64-67页
        4.2.2 荧光光谱第67页
        4.2.3 XRD分析第67-68页
        4.2.4 对比样PS第68-69页
        4.2.5 对比样PZ第69-70页
        4.2.6 二步法热处理第70-71页
        4.2.7 TEM分析第71-72页
    4.3 玻璃组分对Na_2SrSi_2O_6纳米晶和SrSiO_3纳米晶析晶的影响第72-74页
        4.3.1 Pb含量对析晶的影响第72-73页
        4.3.2 S含量对析晶的影响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5.1 结论第75页
    5.2 展望第75-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土掺杂锗硅酸盐玻璃结构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包覆钡铁氧体的多孔陶粒集料及其在吸波混凝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