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新媒体知识付费平台内容的传播研究--以得到APP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知识付费研究第11-12页
        1.2.2 付费平台研究第12-14页
        1.2.3 知识传播研究第14-15页
        1.2.4 得到APP研究第15-16页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主要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8-19页
2 新媒体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第19-32页
    2.1 新媒体知识付费平台现状第19-22页
        2.1.1 知识付费平台飞速崛起第19-20页
        2.1.2 付费模式下的社群建设第20-21页
        2.1.3 自媒体“得到”的壮大第21-22页
    2.2 国内知识付费平台生产语境第22-26页
        2.2.1 共享经济:整合知识资源的理念第22-23页
        2.2.2 场景细分:增强个体沉浸式体验第23-24页
        2.2.3 粉丝效应:文化界网红受到追捧第24-26页
    2.3 以得到 APP 为代表的付费平台运营第26-30页
        2.3.1 精准定位:文化生产商角色扮演第26页
        2.3.2 流量引导:社交入口与交互传播第26-28页
        2.3.3 产品服务:多元商品的在线支付第28-29页
        2.3.4 消费习惯:“需要层级”的满足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得到APP平台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第32-51页
    3.1 得到APP的发展阶段第32-35页
        3.1.1 品牌建设阶段:视频为主的优质内容第33-34页
        3.1.2 产品形成阶段:多重内容,多重平台第34-35页
        3.1.3 社群探索阶段:借助流量与名人效应第35页
    3.2 得到APP知识传播三大类型第35-39页
        3.2.1 专栏音频课程为主——声音传播第36-37页
        3.2.2 实体电子图书为主——文字传播第37-38页
        3.2.3 直播栏目板块为主——视频传播第38-39页
    3.3 得到APP付费知识传播文本第39-47页
        3.3.1 文本叙事主体:专业人士的专属舞台第40-41页
        3.3.2 文本展现风格:话语轻快与严肃并行第41-42页
        3.3.3 文本叙事内容:综合形式的内容呈现第42-47页
    3.4 得到APP中知识传播特征第47-49页
        3.4.1 意见领袖重现生机第47页
        3.4.2 弱连接搭建高效传播网第47-48页
        3.4.3 长尾视阈满足小众需求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得到APP付费平台传播方式第51-64页
    4.1 得到APP知识的传播层次第51-53页
        4.1.1 初次传播——社群内的知识获取第51-52页
        4.1.2 二次传播——知识的加工与变现第52-53页
    4.2 得到APP知识内容与传播构成第53-57页
        4.2.1 主体:平台知识生产三大源头第54-55页
        4.2.2 内容:得到APP专业知识定制第55-56页
        4.2.3 媒介:多媒体多矩阵传播渠道第56页
        4.2.4 客体:受众主动选择付费内容第56-57页
    4.3 得到APP付费平台传播方式第57-61页
        4.3.1 以节点为源头的层级式传播第57-58页
        4.3.2 以内容为中心的发散式传播第58-59页
        4.3.3 PGC 与 UGC 结合的交错式传播第59-61页
    4.4 付费平台知识的传播优势第61-63页
        4.4.1 知识的传播门槛平民化第61-62页
        4.4.2 知识的传播内容价值性第62页
        4.4.3 知识的传播过程持续性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得到APP付费平台知识的传播优化建议第64-73页
    5.1 得到APP平台知识的传播问题第64-67页
        5.1.1 内容供给乏力与同质化第64-65页
        5.1.2 知识双方间的无形壁垒第65-66页
        5.1.3 传播效果形式主义第66-67页
        5.1.4 信息茧房效应加剧第67页
    5.2 得到APP平台知识的传播优化建议第67-73页
        5.2.1 完善原创优质内容供给机制第67-69页
        5.2.2 跨界打破知识传播“次元壁”第69-70页
        5.2.3 发挥人际传播“重新部落化”第70-71页
        5.2.4 透过“信息茧房”寻求信息本质第71-73页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日报》关于新疆报道分析(2014-2018)
下一篇:基于Flowable工作流引擎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