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核桃的概述 | 第11-13页 |
1.1.1 核桃种质资源研究 | 第11-12页 |
1.1.2 国外核桃栽培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1.3 我国核桃栽培栽培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核桃坚果仁的营养 | 第13-17页 |
1.2.1 脂肪和脂肪酸 | 第13-14页 |
1.2.2 蛋白质和氨基酸 | 第14-15页 |
1.2.3 矿质元素 | 第15-16页 |
1.2.4 其他营养成分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核桃仁脂肪(酸)功能因子的分析 | 第19-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2.1.2 试验主要仪器 | 第19页 |
2.1.3 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2.2.1 温185与实生后代脂肪、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比较 | 第20-21页 |
2.2.2 新新2号与实生后代脂肪、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比较 | 第21页 |
2.2.3 温185亲本与实生后代脂肪酸比较 | 第21-22页 |
2.2.4 新新2号亲本与实生后代脂肪酸比较 | 第22-23页 |
2.2.5 核桃品种亲本的脂肪酸含量与气相色谱图比较 | 第23-24页 |
2.2.6 温185与实生后代脂肪酸组成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2.2.7 新新2号与实生后代脂肪酸组成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页 |
2.2.8 温185的实生后代脂肪酸组成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第25-26页 |
2.2.9 新新2号与实生后代肪酸组成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核桃仁蛋白质与氨基酸功能因子的分析 | 第29-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3.1.3 核桃仁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9页 |
3.1.4 核桃仁水解氨基酸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3.1.5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3.2.1 温185与实生后代蛋白质和氨基酸比较 | 第31-32页 |
3.2.2 新新2号与实生后代蛋白质和氨基酸比较 | 第32-34页 |
3.2.3 核桃品种亲本的氨基酸含量与液相色谱图比较 | 第34-36页 |
3.2.4 温185亲本与实生后代氨基酸相关分析 | 第36-38页 |
3.2.5 新新2号亲本与实生后代氨基酸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3.2.6 温185与实生后代氨基酸组成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第40页 |
3.2.7 新新2号与实生后代氨基酸组成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4章 核桃仁矿质元素功能因子的分析 | 第43-5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4.1.3 核桃仁矿质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43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4.2.1 温185亲本与实生后代坚果矿质元素比较 | 第44-45页 |
4.2.2 新新2号亲本与实生后代坚果矿质元素比较 | 第45-46页 |
4.2.3 温185亲本与实生后代坚果中矿质元素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4.2.4 新新2号亲本与实生后代坚果中不同矿质元素的相关分析 | 第47页 |
4.2.5 温185与实生后代坚果中矿质元素主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4.2.6 新新2号亲本与实生后代矿质元素主成分分析 | 第48-49页 |
4.2.7 温185和新新2号核桃与其实生后代坚果矿质元素的比较 | 第49-50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50-52页 |
第5章 核桃仁4种成分分析 | 第52-5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5.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52页 |
5.1.2 仪器设备 | 第52页 |
5.1.3 核桃仁其他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 第52-53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5.2.1 温185与实生后代坚果4种成分比较 | 第53-54页 |
5.2.2 新新2号与实生后代坚果4种成分比较 | 第54页 |
5.2.3 温185与实生后代坚果4种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第54-55页 |
5.2.4 新新2号与实生后代坚果4种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第55-56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56-57页 |
第6章 新疆核桃品种实生后代坚果内在品质综合评价 | 第57-61页 |
6.1 温185亲本与实生后代坚果内在品质相关性分析 | 第57页 |
6.2 新新2号亲本与实生后代坚果内在品质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6.3 温185亲本与实生后代坚果内在品质主成分分析与综合指数评价 | 第58-59页 |
6.4 新新2号亲本与实生后代坚果内在品质主成分分析与综合指数评价 | 第59-60页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6页 |
7.1 结论 | 第61-65页 |
7.1.1 核桃仁粗脂肪与脂肪酸分析 | 第61页 |
7.1.2 核桃仁蛋白质与氨基酸分析 | 第61-62页 |
7.1.3 核桃仁矿质元素分析 | 第62-63页 |
7.1.4 核桃仁4种成分分析 | 第63页 |
7.1.5 新疆核桃品种实生后代坚果内在品质综合评价 | 第63-65页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