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1 皮肤癣菌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2 动物皮肤癣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诊断 | 第10-13页 |
2.1 流行特点 | 第10-11页 |
2.2 临床症状 | 第11页 |
2.3 诊断 | 第11-13页 |
3 皮肤癣菌的致病机制 | 第13页 |
4 皮肤癣菌病的治疗 | 第13-15页 |
4.1 抗真菌化学药物 | 第13-14页 |
4.2 抗真菌中药 | 第14-15页 |
5 中药软膏剂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1.1 试验菌种 | 第18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1.3 试验主要药材 | 第18页 |
1.4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9-30页 |
2.1 复方中药提取液中主要指示成份含量测定及方法的建立 | 第19-21页 |
2.2 复方中药乳膏基质的筛选及制剂的制备 | 第21-25页 |
2.3 家兔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2.4 抗真菌复方中药膏剂对家兔浅部真菌性皮肤病模型的疗效观察 | 第27-28页 |
2.5 复方中药乳膏剂皮肤刺激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0页 |
3.1 中药提取液成份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0-35页 |
3.2 复方中药乳剂基质的筛选结果 | 第35-40页 |
3.3 家兔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模型建立结果 | 第40-43页 |
3.4 抗真菌复方中药膏剂对家兔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结果 | 第43-49页 |
3.5 复方中药乳膏剂皮肤刺激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5页 |
4.1 中药提取液指示成份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0-51页 |
4.2 复方中药乳膏基质的筛选及制剂的制备 | 第51-52页 |
4.3 家兔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4.4 抗真菌复方中药膏剂对家兔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 第53-54页 |
4.5 复方中药乳膏剂皮肤刺激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Abstract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