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床滑块行程垂直度检测仪的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冲床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10-12页 |
1.2.2 冲床滑块垂直度检测方法研究情况 | 第12-15页 |
1.2.3 垂直度误差评价方法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1.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冲床滑块行程垂直度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8-33页 |
2.1 机械结构 | 第18-22页 |
2.1.1 垂直度检测平台 | 第18-20页 |
2.1.2 丝杠尺寸参数 | 第20-21页 |
2.1.3 半导体激光器套件 | 第21-22页 |
2.2 光学系统设计 | 第22-24页 |
2.2.1 光源部分 | 第22-23页 |
2.2.2 激光器的选择 | 第23-24页 |
2.3 信号采集与处理部分 | 第24-32页 |
2.3.1 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PSD) | 第24-27页 |
2.3.2 适配放大电路 | 第27-28页 |
2.3.3 信号运算电路 | 第28-31页 |
2.3.4 A/D模数转换电路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冲床滑块行程垂直度检测模型的建立 | 第33-44页 |
3.1 检测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3.1.1 检测系统装置组成 | 第34-35页 |
3.1.2 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3.1.3 采样步长的确定 | 第36页 |
3.2 冲床滑块行程轨迹线的求取 | 第36-43页 |
3.2.1 Z坐标值的求取 | 第36-38页 |
3.2.2 X、Y两个方向上偏移量的求取 | 第38-39页 |
3.2.3 基于Matlab滑块行程的拟合 | 第39-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垂直度误差评定与分析 | 第44-57页 |
4.1 新一代GPS的垂直度误差评定模型 | 第44-47页 |
4.1.1 建立基准平面 | 第44-45页 |
4.1.2 最小二乘法平面拟合 | 第45-46页 |
4.1.3 最小区域法拟合平面 | 第46-47页 |
4.2 建立垂直度误差评定模型 | 第47-49页 |
4.2.1 最小二乘直线拟合 | 第47-48页 |
4.2.2 最小区域法空间直线拟合 | 第48页 |
4.2.3 平面/直线间的垂直度误差评定 | 第48-49页 |
4.3 冲床滑块行程直线度的评定方法 | 第49-54页 |
4.3.1 最小二乘法对滑块行程空间直线度的评定 | 第49-52页 |
4.3.2 直线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52-54页 |
4.4 滑块行程对工作台垂直度误差分析 | 第54-56页 |
4.4.1 冲床机身结构对滑块行程垂直度的影响 | 第55页 |
4.4.2 垂直度检测装置造成的误差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