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新闻片、纪录片、文献片论文

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影像表达研究--兼论个人纪录片《大好纳顿》的创作手法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绪论第11-25页
    一、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的文献综述第11-20页
        (一)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研究综述第11-17页
        (二)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创作综述第17-20页
    二、研究的缘起、背景与意义第20-21页
    三、研究方法梳理第21-23页
        (一)个案分析法第21-22页
        (二)人类学方法第22-23页
        (三)跨文化研究法第23页
    四、研究的内容、重点与创新点第23-25页
        (一)研究的内容第23-24页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第24页
        (三)研究的创新点第24-25页
第一章 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创作手法与理念探析第25-31页
    一、运用“直接电影”理念纪录少数民族节日习俗第25-26页
    二、“参与观察式”与“身体叙事”结合的拍摄模式第26-29页
    三、从“文化救险”民族节日到展现民族魅力变迁第29-31页
第二章 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影像呈现方式探究第31-36页
    一、“口述”体建立节日概念与过程框架第31-33页
    二、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影像诗意化表达第33-34页
    三、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元素多样性呈现第34-36页
第三章 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影视美学特征探寻第36-40页
    一、多元化视角:呈现民族节日文化第36-37页
    二、纪实性拍摄:呈现节日仪式之美第37-38页
    三、故事化叙事:讲述参与节日之趣第38-40页
第四章 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影像叙事结构探微第40-44页
    一、描述性结构与解释性结构相辅相成第40-41页
    二、节日纪录片对少数民族地方性的阐释第41-42页
    三、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对民族历史追溯第42-44页
第五章 土族节日纪录片《大好纳顿》创作文案第44-61页
    一、土族节日纪录片《大好纳顿》创作价值和意义第44-45页
    二、土族节日纪录片《大好纳顿》拍摄目的第45-46页
    三、土族节日纪录片《大好纳顿》拍摄对象第46-49页
        (一)拍摄节日介绍第46-47页
        (二)拍摄节日表演第47-48页
        (三)人物形象分析第48-49页
    四、土族节日纪录片《大好纳顿》艺术特色分析第49-51页
    五、土族节日纪录片《大好纳顿》创作流程第51-61页
        (一)拍摄前期策划第51-54页
            1、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第52页
            2、调研与故事人物选择第52-53页
            3、拍摄大纲的撰写修改第53-54页
        (二)中期实地拍摄第54-57页
            1、摄像师与设备选择第54-55页
            2、拍摄大纲写作撰写第55-56页
            3、摄像阐述第56-57页
            4、场记与素材整理第57页
            5、器材的整理擦拭第57页
        (三)后期剪辑包装第57-61页
            1、素材整理第57-58页
            2、剪辑思路第58-59页
            3、创作反思第59-61页
结语:少数民族节日纪录片发展前景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3页
    一、著作文献第62-63页
    二、期刊文献第63-68页
    三、视听文献第68-71页
    四、报纸文献第71-72页
    五、其他文献第72-73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场域中资本、权力与信仰的空间博弈--以曾厝垵文创村为例
下一篇:基于MIMO-FBMC系统的天线选择算法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