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文献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案例分析方法 | 第13页 |
3.比较分析方法 | 第13页 |
4.价值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二、房产借名登记和事实物权概述 | 第14-18页 |
(一)房产借名登记 | 第14-16页 |
1.房产借名登记的概念 | 第14页 |
2.房产借名登记的特征 | 第14-15页 |
3.房产借名登记合同的属性 | 第15-16页 |
(二)事实物权 | 第16-18页 |
1.事实物权的概念 | 第16页 |
2.事实物权涵盖的情形 | 第16-17页 |
3.事实物权与法律物权二者的区别 | 第17-18页 |
三、对房产借名登记事实权利人利益保护的依据与必要性 | 第18-22页 |
(一)保护事实权利人利益的法理依据 | 第18-21页 |
1.物权法定主义缓和之需要 | 第19页 |
2.正确适用物权正确性判断标准之要求 | 第19-20页 |
3.私法自治之本质反映 | 第20-21页 |
(二)保护事实权利人利益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1.维护公平正义之迫切需要 | 第21页 |
2.避免不动产登记推定力绝对化之必要 | 第21-22页 |
四、房产借名登记事实权利人的保护现状 | 第22-27页 |
(一)借名购买普通性质房产时保护事实权利人的物权 | 第24-25页 |
(二)借名购买保障性质房产时不支持事实权利人的权利主张 | 第25-26页 |
(三)不界定房产借名登记合同的效力而判决维持现状 | 第26-27页 |
五、房产借名登记事实权利人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一)事实权利人的保护范围不明确 | 第27-28页 |
1.部分借名登记合同中存在合同无效的情形 | 第27页 |
2.善意第三人与事实权利人利益冲突 | 第27-28页 |
3.无充分证据证明房产借名登记合同存在 | 第28页 |
(二)房产借名登记案件类型及处理方法不统一 | 第28页 |
1.房产借名登记案件类型不明确 | 第28页 |
2.房产借名登记处理方法不统一 | 第28页 |
(三)不动产事实物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 第28-29页 |
1.“习惯物权”成为当事人的交易观念和习惯 | 第28-29页 |
2.登记外不同公示方式相互间的效力顺位不明确 | 第29页 |
六、房产借名登记中事实权利人保护措施的完善建议 | 第29-35页 |
(一)明确事实权利人的保护范围 | 第29-32页 |
1.排除《合同法》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情形 | 第30页 |
2.排除善意第三人受让房产并支付合理对价的情形 | 第30-31页 |
3.排除无充分证据证明房产借名登记合同存在的情形 | 第31-32页 |
(二)统一房产借名登记案件类型及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1.明确房产借名登记案件类型 | 第32页 |
2.统一房产借名登记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三)完善不动产事实物权保护制度 | 第33-35页 |
1.增加不动产物权登记之外的公示方式 | 第33-34页 |
2.确定登记外公示方式相互间对抗效力之顺位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