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知识分子”:皮埃尔·诺拉学术人生述评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状况综述 | 第11-17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研究内容、创新及不足 | 第17-21页 |
第一章 “诺拉时代”的法国社会转型 | 第21-25页 |
第二章 作为出版家的皮埃尔·诺拉 | 第25-46页 |
一、四大丛书系列 | 第25-30页 |
1. “档案” | 第25-26页 |
2. “人文科学图书馆” | 第26-27页 |
3. “见证人” | 第27-28页 |
4. “历史图书馆” | 第28-30页 |
二、《辩论》杂志 | 第30-46页 |
1. 引领新史学 | 第33-37页 |
2. 推介新学科 | 第37-39页 |
3. 评议时政 | 第39-42页 |
4. 心系文教 | 第42-46页 |
第三章 作为历史学家的皮埃尔·诺拉 | 第46-63页 |
一、《记忆的场所》之诞生及内涵 | 第46-52页 |
1. 思想渊源 | 第46-49页 |
2. 准备工作 | 第49-51页 |
3. 内容框架 | 第51-52页 |
二、《记忆的场所》的影响 | 第52-63页 |
1. 推动法国史学的转型 | 第53-59页 |
2. 遭遇外国学者的批评 | 第59-63页 |
第四章 皮埃尔·诺拉的现实关怀 | 第63-76页 |
一、知识分子如何进行现实关怀? | 第64-68页 |
1. 知识分子的“十条戒律” | 第64-65页 |
2. 皮埃尔·诺拉对“戒律”的践行 | 第65-68页 |
二、皮埃尔·诺拉的社会介入 | 第68-71页 |
1. 参与国家图书馆的建设 | 第68-70页 |
2. 为古布雷医生辩护 | 第70-71页 |
3. 挽救法兰西认同的危局 | 第71页 |
三、霍布斯鲍姆事件及其争议 | 第71-76页 |
1. 拒绝出版《极端年代》 | 第72-73页 |
2. 佩里·安德森的批判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85页 |
一、法国知识分子类型划分 | 第76-80页 |
1. 米歇尔·福柯的两种知识分子类型 | 第76-77页 |
2. 热拉尔·努瓦利耶的法国知识分子类型理论 | 第77-80页 |
二、“民主知识分子” | 第80-85页 |
1. 建立法国知识界的民主 | 第81-83页 |
2. “民主知识分子”的特质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作者简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