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第二章 风光储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 第17-29页 |
2.1 基本风光储系统物理结构分析 | 第17页 |
2.2 风光发电特性分析 | 第17-24页 |
2.2.1 光伏发电特性分析 | 第17-19页 |
2.2.2 风机发电特性分析 | 第19-24页 |
2.3 蓄电池的基本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2.3.1 蓄电池容量 | 第24页 |
2.3.2 蓄电池荷电状态 | 第24-25页 |
2.3.3 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 第25页 |
2.3.4 蓄电池工作特性 | 第25-26页 |
2.4 风光储互补特性分析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家庭常用设备运行特性分析 | 第29-47页 |
3.1 家庭无弹性负荷特性模型 | 第29-32页 |
3.1.1 家庭无弹性负荷分类 | 第29-30页 |
3.1.2 家庭无弹性负荷用电时间特性和表征参数 | 第30-31页 |
3.1.3 家庭无弹性负荷能耗分析模型 | 第31-32页 |
3.2 家庭有弹性负荷特性模型 | 第32-37页 |
3.2.1 家庭有弹性负荷分类 | 第32-34页 |
3.2.2 家庭有弹性负荷模型假设 | 第34页 |
3.2.3 空调负荷可调特性及模型 | 第34-35页 |
3.2.4 热水器负荷可调特性及模型 | 第35-37页 |
3.3 基于改进的快速混合粒子群算法[34]的家庭能源优化策略 | 第37-40页 |
3.3.1 总体优化模型 | 第37-38页 |
3.3.2 改进的快速混合粒子群算法简介 | 第38-40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40-45页 |
3.4.1 基础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3.4.2 算例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考虑风光储系统接入的家庭能源优化策略 | 第47-65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考虑风光储系统接入的家庭能源优化模型 | 第47-51页 |
4.2.1 风光储系统互动功率模型 | 第47-49页 |
4.2.2 居民舒适环境评价分析 | 第49-50页 |
4.2.3 居民用户焦虑度效用函数分析 | 第50-51页 |
4.3 家庭负荷运行优化模型 | 第51-55页 |
4.3.1 无弹性负荷运行优化模型 | 第51-53页 |
4.3.2 有弹性负荷运行优化模型 | 第53-55页 |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家庭负荷运行优化 | 第55-59页 |
4.4.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4.4.2 家庭无弹性负荷运行时间优化算法 | 第56-57页 |
4.4.3 家庭有弹性负荷优化算法 | 第57-59页 |
4.5 算例仿真分析 | 第59-63页 |
4.5.1 负荷运行结果 | 第59-62页 |
4.5.2 舒适度指数变化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总结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