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件腐朽程度的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 1.2.1 木材腐朽 | 第11-13页 |
| 1.2.2 无损检测 | 第13-18页 |
| 1.2.3 腐朽木构件力学性能 | 第18-19页 |
| 1.2.4 腐朽时变模型 | 第19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试验设计 | 第22-36页 |
| 2.1 试验程序 | 第22-26页 |
| 2.1.1 菌种选用及培养基配制 | 第22-24页 |
| 2.1.2 培养箱改造及试验环境箱 | 第24-25页 |
| 2.1.3 接种前准备 | 第25页 |
| 2.1.4 接种过程 | 第25页 |
| 2.1.5 培养及试样受菌腐朽 | 第25-26页 |
| 2.2 试样制作 | 第26-27页 |
| 2.3 检测内容与方法 | 第27-34页 |
| 2.3.1 目测 | 第27-29页 |
| 2.3.2 失重率测定 | 第29页 |
| 2.3.3 木材阻抗仪检测 | 第29-31页 |
| 2.3.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1-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56页 |
| 3.1 腐朽目测分级 | 第36-38页 |
| 3.2 失重率 | 第38页 |
| 3.3 阻抗 | 第38-44页 |
| 3.4 力学性能 | 第44-51页 |
| 3.4.1 抗弯弹性模量 | 第44-46页 |
| 3.4.2 抗弯强度 | 第46-49页 |
| 3.4.3 顺纹抗压强度 | 第49-51页 |
| 3.4.4 力学性能退化率比较 | 第51页 |
| 3.5 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4页 |
| 3.5.1 力学性能与失重率 | 第51-53页 |
| 3.5.2 力学性能与无损检测阻抗率 | 第53-5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腐朽深度的时变发展分析 | 第56-72页 |
| 4.1 由力学性能退化率推算等效腐朽深度 | 第56-60页 |
| 4.1.1 由抗弯弹性模量退化率推算 | 第56-57页 |
| 4.1.2 由抗弯强度推算 | 第57-58页 |
| 4.1.3 由顺纹抗压强度推算 | 第58-60页 |
| 4.2 由阻抗率推算等效腐朽深度 | 第60-62页 |
| 4.3 由失重率推算等效腐朽深度 | 第62-64页 |
| 4.4 等效腐朽深度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 4.4.1 不同力学性能退化率推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页 |
| 4.4.2 不同指标推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 4.5 腐朽深度时变模型初探 | 第66-69页 |
| 4.5.1 室内恒温恒湿环境下腐朽深度时变模型 | 第66-67页 |
| 4.5.2 室内变温湿度环境下腐朽深度时变模型 | 第67-68页 |
| 4.5.3 自然环境下腐朽深度时变模型 | 第68-6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