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循环荷载下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与颗粒流模拟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土体的循环特性规律 | 第14-17页 |
1.2.2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模型试验研究 | 第17-20页 |
1.2.3 竖向循环荷载下桩-土作用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1.3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5页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1.4.2 文章结构及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第2章 大比例桩基竖向动力加载试验系统 | 第25-39页 |
2.1 简介 | 第25页 |
2.2 模型试验装置的研制 | 第25-30页 |
2.2.1 实验室大尺度模型试验装置的布置 | 第25-26页 |
2.2.2 模型箱装置 | 第26页 |
2.2.3 竖向加载装置 | 第26-27页 |
2.2.4 电控装置 | 第27页 |
2.2.5 数据采集装置 | 第27-29页 |
2.2.6 油压控制装置 | 第29-30页 |
2.2.7 土样制备 | 第30页 |
2.3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2.4 双壁模型管桩 | 第31-36页 |
2.4.1 几何设计 | 第31-34页 |
2.4.2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安装 | 第34-35页 |
2.4.3 拉线位移传感器的安装和重锤的放置 | 第35-36页 |
2.4.4 YWD-100型传感器的安装 | 第36页 |
2.4.5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 | 第36页 |
2.5 双壁开口管桩室内试验的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2.5.1 试验依据 | 第36-37页 |
2.5.2 试验技术方案 | 第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室内模型管桩沉桩及静动载试验分析 | 第39-73页 |
3.1 沉桩试验过程 | 第39-47页 |
3.1.1 沉桩试验准备 | 第39-40页 |
3.1.2 试验数据处理 | 第40页 |
3.1.3 沉桩阻力 | 第40-42页 |
3.1.4 桩周土体位移变化 | 第42-43页 |
3.1.5 桩身轴力变化 | 第43-45页 |
3.1.6 桩身内、外侧摩阻力变化 | 第45-46页 |
3.1.7 土塞高度发展规律 | 第46-47页 |
3.2 静载试验过程 | 第47-50页 |
3.2.1 静载试验准备 | 第47页 |
3.2.2 加载和测量 | 第47-48页 |
3.2.3 桩工作原理 | 第48页 |
3.2.4 桩顶位移变化 | 第48-49页 |
3.2.5 桩侧摩阻力变化 | 第49-50页 |
3.3 动载试验过程 | 第50-70页 |
3.3.1 动载试验准备 | 第50页 |
3.3.2 加载和测量 | 第50页 |
3.3.3 桩周土体位移变化 | 第50-51页 |
3.3.4 桩顶累积沉降分析 | 第51-52页 |
3.3.5 竖向位移随竖向荷载的变化 | 第52-54页 |
3.3.6 桩侧压力变化 | 第54-59页 |
3.3.7 桩身轴力变化 | 第59-63页 |
3.3.8 桩身内、外侧摩阻力变化 | 第63-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4章 颗粒流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73-95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颗粒流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3-81页 |
4.2.1 土样的生成 | 第73-78页 |
4.2.2 桩体的生成 | 第78页 |
4.2.3 加载方法 | 第78-80页 |
4.2.4 试验技术方案 | 第80-81页 |
4.3 颗粒流数值模拟静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1-82页 |
4.3.1 模拟静载过程 | 第81页 |
4.3.2 模拟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4.4 颗粒流数值模拟动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2-92页 |
4.4.1 模拟动载过程 | 第82页 |
4.4.2 桩周土体位移变化 | 第82-84页 |
4.4.3 桩顶累积沉降分析 | 第84页 |
4.4.4 竖向位移随竖向荷载的变化 | 第84-85页 |
4.4.5 桩侧压力变化 | 第85-88页 |
4.4.6 桩身内、外侧摩阻力变化 | 第88-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第5章 黏土中竖向静动载试验分析 | 第95-103页 |
5.1 试验土样 | 第95页 |
5.2 试验过程 | 第95-96页 |
5.2.1 试验准备 | 第95页 |
5.2.2 试验加载和测量 | 第95-96页 |
5.3 静载试验过程 | 第96-97页 |
5.4 动载试验过程 | 第97-101页 |
5.4.1 桩顶累积沉降分析 | 第97-98页 |
5.4.2 桩身轴力变化 | 第98-99页 |
5.4.3 桩身内、外侧摩阻力变化 | 第99-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9页 |
6.1 结论 | 第103-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9页 |
6.2.1 实验室大尺度模型试验装置的改进 | 第105-106页 |
6.2.2 双壁模型管桩试验优化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