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8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TQM理论概述及国库TQM相关概念 | 第22-33页 |
2.1 TQM理论概述 | 第22-29页 |
2.1.1 企业TQM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2.1.2 政府TQM理论概述 | 第27-29页 |
2.2 国库TQM理论概述 | 第29-32页 |
2.2.1 国库TQM的定义 | 第29页 |
2.2.2 国库TQM与政府TQM的重要差异 | 第29-30页 |
2.2.3 国库工作质量 | 第30页 |
2.2.4 国库的顾客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国库SH县支库构建TQM体系的适应性分析 | 第33-45页 |
3.1 国库SH县支库管理现状 | 第33-40页 |
3.1.1 组织架构 | 第33-34页 |
3.1.2 主要业务及岗位设置 | 第34-36页 |
3.1.3 国库工作流程 | 第36-37页 |
3.1.4 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3.2 国库SH县支库构建TQM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第40-42页 |
3.2.1 符合国库对工作质量的不懈追求 | 第40页 |
3.2.2 符合现代化服务型国库的构建方向 | 第40-41页 |
3.2.3 能更好适应当前履职环境 | 第41-42页 |
3.3 国库SH县支库构建TQM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4页 |
3.3.1 具备构建TQM体系的组织架构基础 | 第42-43页 |
3.3.2 国库文化理念与TQM理念高度契合 | 第43页 |
3.3.3 其他部门构建TQM体系的成功经验提供了良好借鉴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国库SH县支库TQM体系的构建 | 第45-62页 |
4.1 国库SH县支库构建TQM体系的总体思路 | 第45-47页 |
4.1.1 总体目标 | 第45页 |
4.1.2 构建原则 | 第45-46页 |
4.1.3 基本理念 | 第46-47页 |
4.2 基于PDCA循环的国库常规工作模式 | 第47-58页 |
4.2.1 基于上级要求和以往经验的计划阶段 | 第47-51页 |
4.2.2 基于规章制度和流程改进的执行阶段 | 第51-57页 |
4.2.3 基于专项检查和年度自查的检查阶段 | 第57页 |
4.2.4 基于阶段总结和有效奖惩的处理阶段 | 第57-58页 |
4.3 基于PDCA循环的国库项目工作模式 | 第58-61页 |
4.3.1 基于工作任务和实际情况的计划阶段 | 第58-59页 |
4.3.2 基于任务分配和各方支持的执行阶段 | 第59-60页 |
4.3.3 基于执行情况和回顾总结的检查阶段 | 第60页 |
4.3.4 基于经验总结和改进计划的处理阶段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国库SH县支库TQM体系的保障 | 第62-69页 |
5.1 发挥领导作用和争取政策保障 | 第62-63页 |
5.1.1 争取上级国库领导支持及政策保障 | 第62-63页 |
5.1.2 充分发挥本级国库领导的统筹协调作用 | 第63页 |
5.2 创建适合于国库TQM体系的内部环境 | 第63-65页 |
5.2.1 培育适宜国库TQM体系的组织文化 | 第63-64页 |
5.2.2 开展国库TQM理论知识培训 | 第64页 |
5.2.3 以TQM理论为参照更新内部制度 | 第64-65页 |
5.3 设计国库SH县支库TQM体系的考核制度 | 第65-68页 |
5.3.1 基于工作质量的个人考核 | 第65-67页 |
5.3.2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国库集体考核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A 国库SH县支库关于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期调查问卷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