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含有第三单体的改性聚酰亚胺纤维制备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聚酰亚胺概况第12-14页
        1.1.1 聚酰亚胺的理化性质第12-13页
        1.1.2 聚酰亚胺的应用第13-14页
    1.2 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改性第14-17页
        1.2.1 两步法缩聚制聚酰亚胺第15-16页
        1.2.2 一步法缩聚制聚酰亚胺第16页
        1.2.3 合成过程中聚酰亚胺的改性第16-17页
    1.3 聚酰亚胺纤维的概况第17-18页
        1.3.1 聚酰亚胺纤维的特性第17-18页
        1.3.2 聚酰亚胺纤维的应用第18页
    1.4 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第18-23页
        1.4.1 由聚酰胺酸溶液纺得的纤维(两步法)第18-21页
        1.4.2 由聚酰亚胺溶液纺得的纤维(一步法)第21页
        1.4.3 由熔融法纺得的纤维第21-22页
        1.4.4 由静电纺丝制得的纤维第22页
        1.4.5 由液晶纺丝法纺得的纤维第22-23页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3-24页
2 含三单改性聚酰胺酸溶液及其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第24-37页
    2.1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1.1 原料第24-25页
        2.1.2 仪器第25页
        2.1.3 聚酰胺酸纺丝原液的合成第25页
        2.1.4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第25-26页
        2.1.5 聚酰胺酸溶液的保存第26页
    2.2 聚酰胺酸及其薄膜的表征第26-28页
        2.2.1 聚酰胺酸溶液粘度的测定第26页
        2.2.2 聚酰亚胺薄膜厚度的测定第26页
        2.2.3 聚酰亚胺薄膜接触角的测定第26-27页
        2.2.4 聚酰亚胺薄膜紫外可见透过率的测定第27页
        2.2.5 聚酰亚胺薄膜力学性能的测定第27页
        2.2.6 聚酰亚胺薄膜电学性能的测定第27页
        2.2.7 聚酰亚胺薄膜吸水率的测定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2.3.1 聚酰胺酸溶液的粘度-温度关系第28-30页
        2.3.2 聚酰亚胺薄膜的紫外可见透过率第30-31页
        2.3.3 聚酰亚胺薄膜的接触角与表面能第31-32页
        2.3.4 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水性第32-33页
        2.3.5 聚酰亚胺薄膜的力学性能第33-34页
        2.3.6 聚酰亚胺的电学性能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3 湿法纺含三单改性聚酰胺酸纤维第37-54页
    3.1 实验方法第38-42页
        3.1.1 原料第38页
        3.1.2 仪器第38-39页
        3.1.3 聚酰胺酸纺丝溶液凝固值的测定第39页
        3.1.4 聚酰胺酸/DMAc/水三元相图的测定第39-41页
        3.1.5 聚酰胺酸纤维的制备第41-42页
    3.2 聚酰胺酸初生纤维的性能表征第42-43页
        3.2.1 聚酰胺酸结构的测定第42页
        3.2.2 聚酰胺酸初生纤维纤度的测定第42页
        3.2.3 聚酰胺生纤维强度的测定第42页
        3.2.4 聚酰胺酸初生纤维形貌的测定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3页
        3.3.1 聚酰胺酸的红外表征第43-44页
        3.3.2 凝固浴对聚酰胺酸初生纤维的影响第44-51页
        3.3.3 水洗对聚酰胺酸初生纤维的影响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 聚酰胺酸纤维的亚胺化及聚酰亚胺纤维的热处理第54-72页
    4.1 实验方法第54-55页
        4.1.1 原料第54-55页
        4.1.2 仪器第55页
        4.1.3 聚酰胺酸热失重曲线的测定第55页
        4.1.4 聚酰胺酸的热处理第55页
    4.2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征第55-56页
        4.2.1 聚酰胺酸结构的测定第55-56页
        4.2.2 聚酰亚胺纤维强度的测定第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70页
        4.3.1 聚酰胺酸的热失重曲线第56-58页
        4.3.2 聚酰胺酸亚胺化动力学第58-63页
        4.3.3 聚酰亚胺的红外表征第63-64页
        4.3.4 水洗时间对聚酰亚胺纤维强度的影响第64-66页
        4.3.5 热亚胺化时间对聚酰亚胺纤维强度的影响第66-68页
        4.3.6 热拉伸对聚酰亚胺纤维强度的影响第68-70页
        4.3.7 聚酰亚胺的热失重曲线第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文章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林之原”的文化意蕴--格雷厄姆·格林小说的一种解读
下一篇:文学编辑对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