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起重机械论文

起重机械健康监测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健康相关术语第14-15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第18-21页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标第21-22页
        1.3.1 课题来源第21-22页
        1.3.2 研究目标第22页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第22-26页
        1.4.1 技术路线与研究思路第22-23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2章 起重机械复杂系统健康理论研究第26-48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人体与起重机械健康内涵对比第26-31页
        2.2.1 指标影响第27-28页
        2.2.2 生命周期第28-29页
        2.2.3 检查手段第29-30页
        2.2.4 健康状态第30-31页
        2.2.5 健康监测系统第31页
    2.3 复杂系统健康模糊理论研究第31-35页
        2.3.1 健康状态描述的数学方法第31-32页
        2.3.2 复杂系统健康指标第32-33页
        2.3.3 复杂系统健康描述第33-34页
        2.3.4 复杂系统健康的表达方式第34-35页
    2.4 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思路第35-37页
        2.4.1 健康监测第35页
        2.4.2 定位与识别第35-37页
        2.4.3 健康诊断第37页
        2.4.4 健康评估第37页
    2.5 起重机械健康监测系统总体方案研究第37-47页
        2.5.1 起重机械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素第37-40页
        2.5.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起重机械健康监测系统第40-43页
        2.5.3 桥(门)式起重机CHMS-IoT总体方案研究第43-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金属结构健康监测理论与应用研究第48-86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金属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第48-51页
        3.2.1 损伤定义与特征第48-49页
        3.2.2 总体监测方案第49-51页
    3.3 金属结构健康状态定位与识别第51-80页
        3.3.1 概述第51页
        3.3.2 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第51-69页
        3.3.3 区域分布传感理论研究第69-71页
        3.3.4 状态参数获取方法研究第71-80页
    3.4 金属结构健康状态损伤指标获取第80-85页
        3.4.1 概述第80页
        3.4.2 基于应变比值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第80-83页
        3.4.3 基于动态广义影响线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第83-85页
    3.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4章 起重机械本质安全化理论与应用研究第86-132页
    4.1 引言第86页
    4.2 本质安全理念第86-90页
        4.2.1 本质安全概念第86-87页
        4.2.2 本质安全与传统安全第87-88页
        4.2.3 起重机械本质安全化理论第88-90页
    4.3 人的本质安全化研究第90-108页
        4.3.1 本质型安全人概念第90-91页
        4.3.2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理论与方法第91-95页
        4.3.3 起重作业人员HRA分析与研究第95-108页
    4.4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研究第108-130页
        4.4.1 设备本质安全化技术第108-110页
        4.4.2 设备系统的功能安全第110-112页
        4.4.3 制动器的可靠性第112-117页
        4.4.4 制动系统的功能配置模型第117-130页
    4.5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5章 起重机械综合性能评价方法研究第132-168页
    5.1 引言第132页
    5.2 健康状态数据预处理研究第132-141页
        5.2.1 起重机械检测或监测数据第132-134页
        5.2.2 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第134-137页
        5.2.3 粗糙集理论与应用研究第137-141页
    5.3 结构和设备零部件的健康状态评价研究第141-154页
        5.3.1 健康度基本概念第141-142页
        5.3.2 模糊数学基本原理第142-144页
        5.3.3 隶属函数的确定第144-154页
    5.4 起重机械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第154-166页
        5.4.1 系统健康度基本概念第154-155页
        5.4.2 层次分析法理论与应用研究第155-161页
        5.4.3 模糊综合评判法理论与应用研究第161-165页
        5.4.4 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步骤第165-166页
    5.5 本章小结第166-168页
第6章 起重机械健康监测综合评价系统开发第168-188页
    6.1 引言第168页
    6.2 系统体系结构第168页
    6.3 系统功能模块第168-172页
    6.4 应用系统流程第172-181页
    6.5 工程实例分析第181-186页
    6.6 本章小结第186-18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88-192页
    7.1 总结第188页
    7.2 主要结论第188-189页
    7.3 创造性成果或创新性方法第189页
    7.4 展望第189-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4页
致谢第204-2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工作目录第206-208页
附录第208-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货运网络优化与舱位差别定价决策研究
下一篇: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的知识获取模型与重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