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17页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0.2.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2-14页 |
0.2.2 国内研究文献 | 第14-15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5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1 服务外包理论及模式分析 | 第17-23页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1.1.1 外包 | 第17页 |
1.1.2 服务外包 | 第17页 |
1.1.3 国际服务外包 | 第17-18页 |
1.2 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1.2.1 国际分工理论 | 第18页 |
1.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8页 |
1.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8-19页 |
1.2.4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页 |
1.3 服务外包的模式分析 | 第19-23页 |
1.3.1 服务外包的分类 | 第19-20页 |
1.3.2 服务外包公司的业务流程 | 第20-21页 |
1.3.3 服务外包国家(地区)发展模式 | 第21-23页 |
2 美国道富公司与浙大网新服务外包合作的发展历程、动因 | 第23-28页 |
2.1 美国道富公司和浙大网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介 | 第23页 |
2.1.1 美国道富公司简介 | 第23页 |
2.1.2 浙大网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介 | 第23页 |
2.2 美国道富公司与浙大网新服务外包合作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2.2.1 初期:联合技术中心 | 第23-24页 |
2.2.2 中期:合资经营 | 第24页 |
2.2.3 后期:独资与合资双向发展 | 第24-25页 |
2.3 美国道富公司与浙大网新服务外包合作产生的动因 | 第25-28页 |
2.3.1 适应技术发展需要 | 第25页 |
2.3.2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 第25-26页 |
2.3.3 市场环境变迁的推动 | 第26页 |
2.3.4 企业降低成本的需要 | 第26页 |
2.3.5 企业获取战略利益的需要 | 第26-28页 |
3 美国道富公司与浙大网新服务外包合作成功关键因素 | 第28-31页 |
3.1 外包合作企业的关系协调 | 第28-29页 |
3.1.1 客户需求是驱动 | 第28页 |
3.1.2 商业模式是基础 | 第28-29页 |
3.1.3 共同承诺是保障 | 第29页 |
3.2 政府的支持 | 第29-31页 |
3.2.1 优秀人才是根本 | 第29-30页 |
3.2.2 投资政策是关键 | 第30-31页 |
4 美国道富公司与浙大网新服务外包合作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1-36页 |
4.1 基于美国道富发包商视角的经济效应 | 第31页 |
4.2 基于发包国视角的经济效应 | 第31-32页 |
4.2.1 技术创新效应 | 第31-32页 |
4.2.2 经济增长效应 | 第32页 |
4.2.3 就业效应 | 第32页 |
4.3 基于浙大网新承接商视角的经济效应 | 第32-33页 |
4.4 基于承接国视角的经济效应 | 第33-36页 |
4.4.1 变量定义及假设条件 | 第33-34页 |
4.4.2 技术效应 | 第34页 |
4.4.3 资本效应 | 第34-35页 |
4.4.4 就业效应 | 第35-36页 |
5 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启示 | 第36-41页 |
5.1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府战略 | 第36-38页 |
5.1.1 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财税政策 | 第36页 |
5.1.2 拓宽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渠道 | 第36页 |
5.1.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36-37页 |
5.1.4 实施“大企业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并重战略 | 第37-38页 |
5.1.5 完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 第38页 |
5.2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战略 | 第38-41页 |
5.2.1 加强服务外包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 第38-39页 |
5.2.2 塑造服务外包企业品牌 | 第39页 |
5.2.3 建立和发包方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39-40页 |
5.2.4 建立有效的人才培训和鼓励机制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