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4页 |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2.2 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管理原则 | 第18-19页 |
2.3 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19-20页 |
2.4 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和方法 | 第20-23页 |
2.4.1 风险识别 | 第20-21页 |
2.4.2 风险评价 | 第21-22页 |
2.4.3 风险控制 | 第22-23页 |
2.5 “5M1E”分析法 | 第23页 |
2.6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的风险识别 | 第24-48页 |
3.1 KM自来水厂生产情况概述 | 第24-26页 |
3.1.1 KM自来水供水情况概述 | 第24-25页 |
3.1.2 KM自来水厂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 | 第25-26页 |
3.2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风险管理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26-31页 |
3.2.1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风险管理特点 | 第26-27页 |
3.2.2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3.2.3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风险管理流程 | 第28-31页 |
3.3 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 | 第31页 |
3.4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具体风险因素 | 第31-46页 |
3.4.1 混合反应处理风险因素 | 第32-36页 |
3.4.2 沉淀处理风险因素 | 第36-39页 |
3.4.3 过滤处理风险因素 | 第39-42页 |
3.4.4 消毒处理风险因素 | 第42-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的风险评价 | 第48-62页 |
4.1 风险评价方法的制定 | 第48-50页 |
4.1.1 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 第48页 |
4.1.2 失效模式及其后果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4.1.3 设定评价表 | 第49-50页 |
4.2 基于FMEA法对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的风险评价 | 第50-56页 |
4.2.1 风险因素评价说明 | 第50-52页 |
4.2.2 混合反应处理风险评价 | 第52页 |
4.2.3 沉淀处理风险评价 | 第52-53页 |
4.2.4 过滤处理风险评价 | 第53-54页 |
4.2.5 消毒处理风险评价 | 第54-55页 |
4.2.6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风险评价汇总 | 第55-56页 |
4.3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风险综合评价 | 第56-60页 |
4.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KM自来水厂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及效果 | 第62-74页 |
5.1 较高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62-63页 |
5.1.1 人员的风险控制 | 第62-63页 |
5.1.2 滤料损耗的风险控制 | 第63页 |
5.1.3 后加氯混合的风险控制 | 第63页 |
5.2 中度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63-70页 |
5.2.1 检测风险的控制 | 第63-65页 |
5.2.2 混合反应处理的风险控制 | 第65-66页 |
5.2.3 沉淀处理的风险控制 | 第66-67页 |
5.2.4 过滤处理的风险控制 | 第67-69页 |
5.2.5 消毒处理的风险控制 | 第69-70页 |
5.3 较小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70-71页 |
5.3.1 净水剂配制系统故障风险的控制 | 第70页 |
5.3.2 净水剂失效风险的控制 | 第70-71页 |
5.3.3 回收水风险的控制 | 第71页 |
5.3.4 沉淀池积泥过多风险的控制 | 第71页 |
5.3.5 氯瓶起重设备故障风险的控制 | 第71页 |
5.4 风险控制的效果 | 第71-73页 |
5.5 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