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二节、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日本战后文化及电影境况 | 第16-23页 |
第一节 日本“战后”文化境况 | 第16-18页 |
一、日本文化中的“菊”与“刀” | 第16-18页 |
二、日本战后文化格局 | 第18页 |
第二节 日本战后电影境况 | 第18-23页 |
一、太阳族电影 | 第19-20页 |
二、日本电影新浪潮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大岛渚与“新浪潮” | 第23-36页 |
第一节 大岛渚其人其作 | 第23-29页 |
一、大岛渚个人生平 | 第24-25页 |
二、大岛渚创作分期 | 第25-29页 |
第二节 法国电影新浪潮对大岛渚的影响 | 第29-36页 |
一、大岛渚的作者意识 | 第29-32页 |
二、大岛渚对日本类型创作的回应 | 第32-36页 |
第三章 大岛渚电影的形式风格与美学内涵 | 第36-55页 |
第一节 大岛渚电影的形式风格 | 第36-45页 |
一、叙事:小说化的剧作结构 | 第36-38页 |
二、人物:风格鲜明的人物塑造 | 第38-40页 |
三、造型:多样性与创造性的镜头语言 | 第40-43页 |
四、剪辑:极端化的技术使用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大岛渚电影的美学内涵 | 第45-55页 |
一、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与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 | 第45-49页 |
二、情欲的异化与仪式化 | 第49-51页 |
三、革命与犯罪后的背景指涉 | 第51-53页 |
四、反动与悲悯的死亡宿命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大岛渚电影的价值与意义 | 第55-58页 |
第一节 批判的继承:大岛渚电影对日本电影创作的承前启后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理性的反叛:大岛渚对话语电影的启示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