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库水位波动和暴雨条件下吴家院子滑坡不同地段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库水位波动和降雨入渗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第12-13页
        1.2.2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第13-14页
        1.2.3 滑坡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研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环境第17-27页
    2.1 气象水文第17-19页
    2.2 地形地貌第19-20页
    2.3 地层岩性第20-23页
    2.4 地质构造与地震第23-26页
    2.5 水文地质条件第26-27页
        2.5.1 松散岩类孔隙水第26页
        2.5.2 碎屑岩类裂隙水第26页
        2.5.3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第26-27页
第3章 滑坡发育特征第27-37页
    3.1 滑坡发育特征第27-33页
        3.1.1 滑坡形态与边界第27-29页
        3.1.2 滑坡不同地段特征第29-30页
        3.1.3 滑坡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第30-32页
        3.1.4 姚家滩滑坡第32-33页
    3.2 滑坡区水文地质特征第33-34页
    3.3 滑坡变形破坏模式第34-37页
        3.3.1 滑坡变形机理第34页
        3.3.2 滑坡稳定性评价第34-37页
第4章 滑坡变形及其影响因素第37-46页
    4.1 宏观变形迹象第37-39页
        4.1.1 蓄水前滑坡地表变形特征第37页
        4.1.2 蓄水后滑坡地表变形特征第37-39页
    4.2 变形监测及趋势分析第39-44页
        4.2.1 滑坡监测系统的布置第39-40页
        4.2.2 滑坡变形历史分析第40-44页
    4.3 地表位移与库水位及降雨的关系第44-46页
        4.3.1 地表位移与库水位升降关系第44页
        4.3.2 地表位移与降水关系第44-46页
第5章 库水位波动和降雨条件下滑坡不同地段渗流场变化特征.第46-92页
    5.1 方法选取第46页
    5.2 模拟工况第46-47页
    5.3 滑坡不同地段渗流场变化特征第47-90页
        5.3.1 模型建立第47-51页
        5.3.2 计算参数选取第51-52页
        5.3.3 滑坡中间地段第52-62页
        5.3.4 滑坡左侧地段第62-71页
        5.3.5 滑坡右侧地段第71-81页
        5.3.6 姚家滩滑坡段第81-90页
    5.4 滑坡不同地段渗流场变化特征比较第90-92页
第6章 库水位波动和暴雨条件下滑坡不同地段稳定性预测第92-128页
    6.1 方法选取第92页
    6.2 计算工况与计算模型第92页
    6.3 滑坡中间地段第92-100页
        6.3.1 模型建立第92-93页
        6.3.2 计算参数选取第93页
        6.3.3 计算结果第93-100页
    6.4 滑坡左侧地段第100-106页
        6.4.1 模型建立第100页
        6.4.2 计算参数选取第100页
        6.4.3 计算结果第100-106页
    6.5 滑坡右侧地段第106-113页
        6.5.1 模型建立第106页
        6.5.2 计算参数选取第106-107页
        6.5.3 计算结果第107-113页
    6.6 滑坡姚家滩段预测比较第113-126页
        6.6.1 模型建立第113页
        6.6.2 计算参数选取第113页
        6.6.3 计算结果第113-119页
        6.6.4 姚家滩滑坡第119-126页
    6.7 滑坡不同地段稳定性比较第126-128页
第7章 基于数值模拟的滑坡不同地段变形破坏趋势第128-174页
    7.1 方法选取第128-129页
        7.1.1 材料破坏准则第128页
        7.1.2 斜坡失稳判据第128-129页
    7.2 模拟工况第129-130页
    7.3 模型建立第130-132页
        7.3.1 地质模型概化第130-131页
        7.3.2 计算模型第131-132页
        7.3.3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132页
    7.4 参数选取第132-133页
    7.5 滑坡中间地段第133-154页
        7.5.1 不同工况条件下模拟结果分析第133-151页
        7.5.2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系数第151页
        7.5.3 计算监测点位移分析第151-154页
    7.6 姚家滩滑坡第154-173页
        7.6.1 不同工况条件下结果分析第154-172页
        7.6.2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系数第172-173页
    7.7 滑坡不同地段变形破坏趋势比较第173-174页
第8章 结论与建议第174-176页
    8.1 结论第174-175页
    8.2 建议第175-176页
致谢第176-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79页
附录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处理与软水树脂再生废液协同作用提高印染污泥的脱水性能
下一篇:库水位波动对三峡库区巴东组典型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