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茱莉亚·德莱夫的后果主义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1-16页 |
(一) 选题依据、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2.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德莱夫后果主义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 第16-21页 |
(一) 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二) 理论渊源 | 第17-21页 |
1. 利己主义 | 第17-18页 |
2. 功利主义 | 第18-21页 |
三、德莱夫后果主义的理论前提及其基本观点 | 第21-36页 |
(一) 理论前提 | 第21-23页 |
1. 实践慎思 | 第21-22页 |
2. 现实主义与可能主义的对比 | 第22-23页 |
(二) 德莱夫的客观后果主义 | 第23-27页 |
1. 论与情感的相容性 | 第23-25页 |
2. 对道德运气的忽视 | 第25-26页 |
3. 与行为所有问题的冲突 | 第26-27页 |
(三) 德莱夫的规则后果主义 | 第27-31页 |
1. 基本理论 | 第27-29页 |
2. 与行为后果主义比较 | 第29-30页 |
3. 规则后果主义的缺陷 | 第30-31页 |
(四) 德莱夫的的整全后果主义思想 | 第31-36页 |
1. 理论内涵 | 第31-32页 |
2. 与德性后果主义的对比 | 第32-33页 |
3. 道德至善 | 第33-34页 |
4. 情景化 | 第34-35页 |
5. 回击质疑 | 第35-36页 |
四、对德莱夫后果主义理论的反思与评价 | 第36-41页 |
(一) 德莱夫后果主义理论的影响 | 第36-38页 |
1. 德莱夫后果主义理论对法律的影响 | 第36-37页 |
2. 德莱夫后果主义理论对经济的影响 | 第37页 |
3. 德莱夫后果主义对道德建设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二) 德莱夫后果主义理论的局限 | 第38-41页 |
1. 忽视“少数人的利益 | 第38页 |
2. 存在“超义务行为”问题 | 第38-39页 |
3. “最大化”的判断遥不可及问题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