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1.1 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报道 | 第15页 |
1.2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控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的研究 | 第15页 |
1.3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出现 | 第15-16页 |
1.4 基于GWAS发现的HDAC9基因及其进一步的研究 | 第16页 |
1.5 中风病中医证候与基因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5.1 中风病的概念及其基础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1.5.2 中医证候的概念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意义 | 第17页 |
1.5.3 中医证候与基因理论的相似性及关联性,利用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医证候的多样性有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4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2.1 研究位点来源 | 第19页 |
2.2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9-20页 |
2.3 纳入排除标准 | 第20页 |
2.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20页 |
2.5 对象临床资料的收集方法 | 第20-21页 |
2.6 基因分型实验 | 第21-22页 |
2.7 数据库建立及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8 质量控制 | 第23页 |
3 结果 | 第23-39页 |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第23-25页 |
3.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在IS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 | 第25页 |
3.3 HDAC9基因的rs2240419位点及rs2389995位点的基因型特征 | 第25-26页 |
3.4 各基因型在IS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的多因素分析 | 第26页 |
3.5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检验 | 第26-27页 |
3.6 基于5个遗传模型构建下所研究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 第27页 |
3.7 IS组各中医证候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27-33页 |
3.8 各基本情况在各证候组间差异的多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3.9 IS组各中医证候基因型分布情况 | 第34-35页 |
3.10 所研究位点各基因型在各证候组间差异的单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11 所研究位点各基因型在各证候组间差异的多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3.12 基于5个遗传模型构建下所研究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不同中医证候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4页 |
4.1 基于GWAS进行基因研究的优势 | 第39页 |
4.2 HDAC9的生理病理研究及其引起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 | 第39-41页 |
4.3 HDAC9基因位点rs2240419及rs2389995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 第41页 |
4.4 HDAC9基因多态性与中风病相关证候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 第41-42页 |
4.5 研究的创新性 | 第42页 |
4.6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