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目前缺乏相关的研究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2章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认知 | 第18-36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8-20页 |
·城市街头空间 | 第18-19页 |
·城市边角空间 | 第19-20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定义及其内涵 | 第20-21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定义 | 第20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内涵 | 第20-21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现状特征 | 第21-27页 |
·空间分布与利用状况 | 第21-23页 |
·人的行为与空间利用状况 | 第23-27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现状问题 | 第27-28页 |
·土地闲置 | 第27页 |
·标识性不明显 | 第27页 |
·缺乏地域特色 | 第27-28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类型分析 | 第28-36页 |
·按空间主导功能分类 | 第28-29页 |
·按空间构成形态分类 | 第29-36页 |
第3章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特性及构成要素 | 第36-50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形成的原因 | 第36-37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空间特性 | 第37-38页 |
·依附性与过渡性 | 第37页 |
·模糊性与可利用性 | 第37-38页 |
·良好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38-50页 |
·基面要素 | 第38-43页 |
·维护面要素 | 第43-45页 |
·设施小品 | 第45-48页 |
·绿色节能设施 | 第48-50页 |
第4章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功能影响因素 | 第50-57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自身功能要求 | 第50-54页 |
·完善城市空间 | 第51-52页 |
·提高经济效益 | 第52页 |
·满足交通要求 | 第52-53页 |
·满足心理需求 | 第53页 |
·创造交往机会 | 第53-54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外部功能导向 | 第54-56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效补充 | 第55页 |
·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辅助 | 第55-56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 | 第56-57页 |
第5章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模式探讨 | 第57-74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原则 | 第57-59页 |
·人性化原则 | 第57-58页 |
·特色优先原则 | 第58-59页 |
·整体协调原则 | 第59页 |
·综合效益原则 | 第59页 |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对策 | 第59-65页 |
·空间营造 | 第59-61页 |
·细部处理 | 第61-62页 |
·活动设施 | 第62-63页 |
·绿化景观 | 第63-64页 |
·文化特色 | 第64-65页 |
·建筑与道路之间的边角空间设计 | 第65-72页 |
·商业建筑与道路间的边角空间设计 | 第65-70页 |
·办公建筑与道路间的边角空间设计 | 第70-72页 |
·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边角空间设计 | 第72-74页 |
·街头小绿地空间设计 | 第72-73页 |
·街道小绿地的空间层次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