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5页 |
1.2 青铜文物 | 第15-20页 |
1.2.1 青铜文物的腐蚀机理 | 第16-18页 |
1.2.2 青铜文物的保护手段 | 第18-19页 |
1.2.3 青铜文物的保存现状 | 第19-20页 |
1.3 铁质文物 | 第20-25页 |
1.3.1 铁质文物的腐蚀机理 | 第21-23页 |
1.3.2 铁质文物的保护手段 | 第23-24页 |
1.3.3 铁质文物的保存现状 | 第24-25页 |
1.4 文物的保存环境现状 | 第25-27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论文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测试方法 | 第29-35页 |
2.1 实验原料及使用设备 | 第29-31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30-31页 |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1 实验样块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2 石膏块的制备 | 第32页 |
2.3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介绍 | 第32-33页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2.4.1 电极的制备 | 第33-34页 |
2.4.2 电极体系的组装 | 第34页 |
2.4.3 电化学测试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保存现状分析 | 第35-59页 |
3.1 检测分析技术 | 第35-36页 |
3.2 青铜器检测结果分析 | 第36-47页 |
3.2.1 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 | 第36-40页 |
3.2.2 扫描电镜-能谱仪(SEM-DES)分析结果 | 第40-43页 |
3.2.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3-44页 |
3.2.4 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3.2.5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3.3 铁器检测结果分析 | 第47-57页 |
3.3.1 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 | 第47-49页 |
3.3.2 扫描电镜-能谱仪(SEM-DES)分析结果 | 第49-51页 |
3.3.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1-53页 |
3.3.4 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分析结果 | 第53-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加固实验及其性能检测 | 第59-67页 |
4.1 加固样品及工艺 | 第60页 |
4.1.1 加固剂及其主要成分 | 第60页 |
4.1.2 样块的制作 | 第60页 |
4.2 加固剂的加固效果 | 第60-65页 |
4.2.1 加固剂加固后外观的变化 | 第60-62页 |
4.2.2 加固后颜色的变化 | 第62-63页 |
4.2.3 加固剂加固后强度的变化 | 第63-64页 |
4.2.4 加固剂加固后耐酸碱 | 第64-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缓蚀剂的筛选 | 第67-85页 |
5.1 青铜器缓蚀 | 第68-77页 |
5.1.1 失重法测定L-半胱氨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 第68-74页 |
5.1.2 电化学法评价L-半胱氨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 第74-77页 |
5.2 铁质文物缓蚀 | 第77-84页 |
5.2.1 席夫碱的缓蚀性能 | 第77-81页 |
5.2.2 电化学法评价缓蚀剂缓蚀性能 | 第81-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7-98页 |
附件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