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旅游企业绩效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境外旅游业经营绩效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旅游业经营绩效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页 |
2.1.1 旅行社 | 第21页 |
2.1.2 经营绩效 | 第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企业效率理论 | 第21-23页 |
2.2.2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中国旅行社业经营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3.1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1 旅行社业的产业规模 | 第25-26页 |
3.1.2 旅行社产业经营绩效 | 第26页 |
3.2 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特点 | 第26-29页 |
3.2.1 数量与质量成反比 | 第26-27页 |
3.2.2 创利能力低下 | 第27-28页 |
3.2.3 区域分布不平衡 | 第28-29页 |
第4章 中国旅行社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29-37页 |
4.1 评价方法及模型 | 第29-34页 |
4.1.1 数据包络(DEA)分析法 | 第29-32页 |
4.1.2 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 | 第32-33页 |
4.1.3 Tobit模型 | 第33-34页 |
4.2 旅行社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35页 |
4.2.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4页 |
4.2.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35页 |
4.3 旅行社业绩效评价流程 | 第35-37页 |
第5章 中国旅游行社业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 第37-61页 |
5.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7页 |
5.1.1 样本选择 | 第37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5.1.3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5.2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旅行社业静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 第37-57页 |
5.2.1 中国旅行社业静态效率的年际变化态势分析 | 第37-50页 |
5.2.2 中国旅行社业静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50-53页 |
5.2.3 中国旅行社业的产出不足分析 | 第53-57页 |
5.3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中国旅行社业动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 第57-61页 |
5.3.1 中国旅行社业动态效率的年际变化态势分析 | 第57-58页 |
5.3.2 中国旅行社业动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58-61页 |
第6章 中国旅行社业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5页 |
6.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61-62页 |
6.1.1 变量选取 | 第61-62页 |
6.1.2 数据来源 | 第62页 |
6.2 Tobit模型建立 | 第62页 |
6.3 回归分析 | 第62-65页 |
6.3.1 共线性诊断 | 第62页 |
6.3.2 Tobit回归分析 | 第62-65页 |
第7章 提高旅行社业经营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65-69页 |
7.1 优化旅行社业经营管理建议 | 第65-66页 |
7.1.1 扩大经济规模,提高规模效率 | 第65页 |
7.1.2 加强资源开发,提高纯技术效率 | 第65-66页 |
7.1.3 重视信息建设,提高技术效率 | 第66页 |
7.2 优化旅行社业发展环境建议 | 第66-69页 |
7.2.1 适应市场经济,改善投资环境 | 第66页 |
7.2.2 加快开放,鼓励旅行社产业的发展创新 | 第66页 |
7.2.3 加强行业合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第66-67页 |
7.2.4 规范旅行社业市场竞争行为,引导旅行社整合重组 | 第67-69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1 DEA计算结果及规模报酬变化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