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空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LNG冷能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LNG冷能用于空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4 改良(?)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9-2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LNG与空气物性分析 | 第22-42页 |
2.1 状态方程选择 | 第22-23页 |
2.2 LNG物性分析 | 第23-34页 |
2.2.1 LNG组成 | 第23-24页 |
2.2.2 LNG一般物性计算模型 | 第24-26页 |
2.2.3 LNG(?)值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2.2.4 LNG(?)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2.2.5 LNG气化过程的冷量分析 | 第31-33页 |
2.2.6 LNG气化过程温熵关系分析 | 第33-34页 |
2.3 空气物性分析 | 第34-40页 |
2.3.1 空气的组成 | 第34-35页 |
2.3.2 氮气的基本物性 | 第35-36页 |
2.3.3 氧气的基本物性 | 第36页 |
2.3.4 空气的基本物性 | 第36-37页 |
2.3.5 空气精馏过程的相平衡分析 | 第37-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基于LNG冷能空分工艺的制冷方式研究 | 第42-54页 |
3.1 相变制冷 | 第43-45页 |
3.2 氮膨胀制冷 | 第45-51页 |
3.2.1 单级氮膨胀制冷 | 第45-46页 |
3.2.2 双级氮膨胀制冷 | 第46-48页 |
3.2.3 一级半氮膨胀制冷 | 第48-49页 |
3.2.4 膨胀前预冷的氮膨胀制冷 | 第49-51页 |
3.3 制冷方式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LNG冷能氮膨胀制冷空分工艺参数优化 | 第54-67页 |
4.1 大连LNG接收站简介 | 第54-55页 |
4.2 氮膨胀制冷空分工艺流程模拟 | 第55-59页 |
4.2.1 工艺提出 | 第55-58页 |
4.2.2 流程模拟 | 第58-59页 |
4.3 主要参数分析 | 第59-62页 |
4.3.1 LNG入口参数 | 第60-61页 |
4.3.2 氮循环参数 | 第61页 |
4.3.3 空气液化压力 | 第61-62页 |
4.4 系统参数优化 | 第62-66页 |
4.4.1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4.4.2 优化步骤 | 第63-65页 |
4.4.3 优化结果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氮膨胀制冷系统改良(?)分析模型及优化方法 | 第67-85页 |
5.1 传统(?)分析模型 | 第67-73页 |
5.1.1 方法简述 | 第67页 |
5.1.2 (?)分析评价准则 | 第67-68页 |
5.1.3 基础模型分类 | 第68-70页 |
5.1.4 氮膨胀制冷系统的分析模型 | 第70-71页 |
5.1.5 设备的传统(?)分析模型 | 第71-73页 |
5.2 改良的(?)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5.2.1 方法简述 | 第73页 |
5.2.2 (?)损失的划分 | 第73-74页 |
5.3 设备的改良(?)分析模型 | 第74-83页 |
5.3.1 设备可避免/不可避免(?)损失的分析模型 | 第75-79页 |
5.3.2 设备内源性/外源性(?)损失的分析模型 | 第79-82页 |
5.3.3 设备整体的改良(?)分析计算模型 | 第82-83页 |
5.4 基于改良(?)分析的工艺优化方法 | 第83-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基于改良(?)分析方法的氮膨胀制冷系统优化 | 第85-111页 |
6.1 氮膨胀制冷系统与设备的(?)损分析 | 第85-99页 |
6.1.1 传统的(?)分析 | 第85-87页 |
6.1.2 设备避免/不可避免(?)损失 | 第87-94页 |
6.1.3 设备内源/外源性(?)损失 | 第94-96页 |
6.1.4 设备改良的(?)分析结果 | 第96-97页 |
6.1.5 设备各类型(?)损失分布及分析 | 第97-99页 |
6.2 基于改良(?)分析结果的结构优化 | 第99-101页 |
6.2.1 确定优化方向 | 第99-100页 |
6.2.2 优化方案提出 | 第100-101页 |
6.3 方案模拟及优选 | 第101-107页 |
6.3.1 各优化方案的模拟计算 | 第101-107页 |
6.3.2 方案优选 | 第107页 |
6.4 最优方案的适应性分析 | 第107-109页 |
6.4.1 LNG气化压力的适应性分析 | 第108页 |
6.4.2 LNG气化量适应性分析 | 第108-10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7.1 结论 | 第111-113页 |
7.2 展望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附录 | 第121-127页 |
附录A 主要设备内源性(?)损失计算数据 | 第121-12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