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背景与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资料来源 | 第10-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四、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电影 | 第15-18页 |
第一章 一种娱乐与“被支配”的女性(1913-1931)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早期喜剧电影发端:闹剧、滑稽片 | 第18-21页 |
第二节 作为配角的女性的喜剧功能 | 第21-24页 |
第三节 喜剧电影的最初尝试:《劳工之爱情》 | 第24-26页 |
第四节 视觉猎奇的对象:进入公共空间的女性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社会责任意识与娱乐精神的交锋(1932-1944) | 第28-41页 |
第一节 具有批判意识的喜剧电影及其女性形象 | 第28-32页 |
第二节 突出娱乐性的喜剧电影及其女性形象 | 第32-35页 |
第三节 社会意识与娱乐消遣:《马路天使》与《化身姑娘》 | 第35-38页 |
第四节 动荡时代的显影:基于新的社会语境下的喜剧电影中的女性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战后时代背景下的新女性(1945-1949) | 第41-54页 |
第一节 战后的喜剧电影发展高峰 | 第41-45页 |
第二节 女性作为喜剧电影的主角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家国叙事下凡人的悲欢起落:《街头巷尾》与《太太万岁》 | 第47-51页 |
第四节 战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喜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早期喜剧电影及其女性形象的审美形态与文化反思 | 第54-66页 |
第一节 早期喜剧电影的类型化探索 | 第54-57页 |
第二节 社会历史文化层面下早期喜剧电影中的女性 | 第57-60页 |
第三节 早期喜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关系构建 | 第60-63页 |
第四节 早期喜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银幕表达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片目(1949年以前) | 第73-7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