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23页 |
1.1.1 燃料电池 | 第13-16页 |
1.1.2 直接甲酸氧化燃料电池 | 第16-19页 |
1.1.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催化剂 | 第19-21页 |
1.1.4 三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 第21-23页 |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5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8页 |
2.3.1 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26页 |
2.3.2 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6-27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27页 |
2.3.4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S)分析 | 第27-28页 |
2.4 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28-30页 |
2.4.1 催化剂及玻碳电极(GCE)的处理 | 第28页 |
2.4.2 电化学测试条件 | 第28-29页 |
2.4.3 电化学定量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表面粗糙的PdAgCu合金纳米线的制备及研究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34页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1-32页 |
3.2.2 Cu纳米线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3 PdAgCu合金纳米线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4 材料的表征 | 第34页 |
3.3 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3.3.1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4-37页 |
3.3.2 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7-38页 |
3.3.3 EDS能谱分析 | 第38-40页 |
3.3.4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表面光滑的PdAgCu合金纳米管的制备及研究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45-48页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5-46页 |
4.2.2 Cu纳米线的制备 | 第46-47页 |
4.2.3 PdAgCu合金纳米管的制备 | 第47页 |
4.2.4 材料的表征 | 第47-48页 |
4.3 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4.3.1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8-51页 |
4.3.2 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1-52页 |
4.3.3 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52-53页 |
4.3.4 混熔点温度的理论计算 | 第53-54页 |
4.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4-56页 |
4.3.6 EDS能谱分析 | 第56-57页 |
4.4 纳米管生长机理分析 | 第57-60页 |
4.5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创新点 | 第66页 |
5.3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81-83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3-85页 |
附表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