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基本电子电路论文--放大技术、放大器论文--放大器论文--放大器:按作用分论文

IMT-Advanced系统功放的数字预失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PA线性化基础理论第19-35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IMT-Advanced系统简介第19-21页
        2.2.1 IMT-Advanced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第19-21页
        2.2.2 IMT-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第21页
    2.3 PA的非线性特性第21-25页
        2.3.1 谐波失真第22页
        2.3.2 互调失真第22-24页
        2.3.3 AM/AM和AM/PM失真第24页
        2.3.4 PA记忆效应第24-25页
    2.4 PA的非线性失真指标第25-27页
        2.4.1 1dB压缩点第25-26页
        2.4.2 邻近信道功率比第26页
        2.4.3 误差矢量幅度第26-27页
    2.5 PA的行为模型第27-32页
        2.5.1 PA无记忆行为模型第28页
        2.5.2 PA有记忆行为模型第28-32页
    2.6 数字预失真技术第32-34页
        2.6.1 数字预失真原理第32页
        2.6.2 数字预失真学习结构第32-34页
    2.7 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联合峰均比抑制的数字预失真设计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峰均比抑制第35-40页
        3.2.1 OFDM原理第35-36页
        3.2.2 OFDM峰均比第36-37页
        3.2.3 削峰技术第37-40页
    3.3 联合削峰融合算法的数字预失真设计第40-43页
        3.3.1 削峰融合算法的提出第40-41页
        3.3.2 自适应数字预失真第41-42页
        3.3.3 联合结构设计第42-43页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3-46页
    3.5 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改进辨识算法和预失真模型的数字预失真设计第47-61页
    4.1 引言第47-51页
        4.1.1 最小二乘LS算法第47-49页
        4.1.2 最小均方LMS算法第49-50页
        4.1.3 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第50-51页
    4.2 改进算法的数字预失真设计第51-60页
        4.2.1 LS-LMS辨识算法第51-53页
        4.2.2 分数阶广义记忆多项式模型( FGMP)第53-56页
        4.2.3 自适应数字预失真系统描述第56-57页
        4.2.4 仿真过程与分析第57-60页
    4.3 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69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章某启被胁迫杀人案评析
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