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重庆万州地区高速公路救援体系与救援方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依据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1-14页
        1.2.1 美国的现状第11-12页
        1.2.2 德国的现状第12-13页
        1.2.3 中国的现状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15页
        1.3.1 主要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因素第16-19页
    2.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第16-17页
    2.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因素分析第17-19页
        2.2.1 人的因素第17-18页
        2.2.2 驾驶车辆自身原因第18页
        2.2.3 道路环境因素第18-19页
第三章 高速公路救援体系与事故救援流程第19-27页
    3.1 高速公路救援的重要性第19页
    3.2 高速公路救援体系的构建第19-20页
    3.3 组织体系及级别划分第20-23页
    3.4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流程第23-27页
        3.4.1 事故信息的报送与应急救援响应第23-24页
        3.4.2 事故的现场处置第24-25页
        3.4.3 交通的恢复与重建第25-26页
        3.4.4 事故的调查与评估第26-27页
第四章 高速公路救援原则与应急救援方式第27-39页
    4.1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原则第27-28页
        4.1.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第27页
        4.1.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第27页
        4.1.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第27-28页
    4.2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特点与流程第28-39页
        4.2.1 车辆发生故障救援第28-29页
        4.2.2 隧道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第29-33页
        4.2.3 滑坡灾害引发的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第33-35页
        4.2.4 灾害天气的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第35-39页
第五章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的物资配置及救援点建设的选址第39-47页
    5.1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服务点的配置原则第39页
    5.2 救援的需求分析第39-41页
    5.3 应急救援点规模数量分析第41-43页
        5.3.1 应急救援点的规模第41-42页
        5.3.2 应急救援点的等级划分第42-43页
    5.4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服务点选址模型第43-46页
        5.4.1 需求集合覆盖模型第43-44页
        5.4.2 需求最大覆盖模型第44-46页
    5.5 应急救援所需救援资源配置模型第46-47页
第六章 案例分析第47-61页
    6.1 重庆万云路高速公路概况第47-48页
    6.2 万云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流程第48-54页
        6.2.1 车辆在万云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救援预案的流程第48页
        6.2.2 万云路张家山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救援预案的流程第48-51页
        6.2.3 万云路发生地质灾害和恶劣天气灾害事故救援预案的流程第51-54页
    6.3 以万云路为例的三等级应急救援点选址模型的建立第54-58页
        6.3.2 基于需求最大覆盖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第57-58页
    6.4 应急救援点救援物资配置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58-60页
        6.4.1 万云高速公路建立2个应急救援点的物资配备第58-59页
        6.4.2 万云高速公路建立1个应急救援点的物资配备第59-60页
    6.5 应急救援站点选址及物资配置模型评价第60-6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7.1 研究结论第61页
    7.2 不足及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文明视域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下一篇:当前乡镇政府治理困境及解决途径研究